考點一 施工企業的資產
(一)資產分類
1.概念
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分類
①流動資產——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及預付款項、待攤費用、存貨等;
②非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等;
③無形資產——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
【例1·單選題】下列資產中,屬于企業流動資產的是( )。
A.待攤費用
B.土地使用權
C.起重機
D.自卸汽車
【答案】A
【解析】選項B屬于無形資產;選項CD屬于固定資產——非流動性資產。
(二)流動資產管理
1.現金管理
(1)現金管理的目的
企業持有現金的3個動機:①交易動機;②預防動機;③投機動機。
現金管理的目的:有效地保證企業能隨時有資金可以利用,并從閑置的資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現金收益性差)。即在資產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之間作出抉擇。
(2)庫存現金管理(7條)
按照現行制度,企業使用庫存現金有如下規定:
①庫存現金的適用范圍包括:支付職工工資、津貼;支付個人勞務報酬;根據國家規定頒發給個人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體育等各種獎金;支付各種勞保福利費用以及國家規定的對個人的其他支出;向個人收購農副產品和其他物資的價款;出差人員必須隨身攜帶的差旅費;結算起點(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中國人民銀行確定需要支付現金的其他支出。
②企業庫存現鈔由其開戶銀行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核定限額,一般以三天至五天的零星開支額為限。
③不得坐支現金,即企業不得從本單位的人民幣現鈔收入中直接支付交易款。
④不得出租、出借銀行賬戶。
⑤不得簽發空頭支票和遠期支票。
⑥不得套用銀行信用。
⑦不得保存賬外公款。
【例2·多選題】庫存現金的適用范圍包括( )。
A.支付職工工資、津貼
B.支付各種勞保福利費用
C.出差人員必須隨身攜帶的差旅費
D.結算起點(sob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E.向個人收購農副產品的價款
【答案】ABCE
【解析】選項D應該是結算起點(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3)最佳現金持有量的確定
最佳現金持有量是根據企業貨幣資金需要的可預測性,有價證券的利率以及貨幣資金與有價證券之間的轉換成本,采用一定的計算方法確定。最常用的方法是源于存貨的經濟批量模型的存貨模式。存貨模式的目的是要求出使總成本最小的現金持有量。
現金的成本:
①現金持有成本——持有現金所放棄的報酬,是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與現金持有量成正比;
②現金轉換成本——現金與有價證券的轉移的固定成本,與交易次數有關。
確定現金持有量的關鍵在于找出現金總成本最低點,計算公式如下:

【例3·多選題】計算經濟采購批量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
A.存貨年需要量
B.訂貨次數
C.一次訂貨成本
D.保險儲備量
E.單位儲存成本
【答案】ACE

【注意】訂貨次數是根據經濟采購批量計算出來的。
(三)固定資產管理
1.固定資產的分類
固定資產按其經濟用途和使用情況進行綜合分類,可分為:
(1)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指施工生產單位和為生產服務的行政管理部門使用的各種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施工機械、運輸設備、生產設備、儀器及試驗設備、其他生產使用的固定資產。
(2)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指非生產單位使用的各種固定資產,如職工宿舍、招待所、醫院學校、幼兒園、俱樂部、食堂、浴室等單位使用的房屋、設備、器具等。
(3)租出固定資產。
指出租給外單位使用的多余、閑置的固定資產。
(4)未使用固定資產。
指尚未使用的新增固定資產,調入尚待安裝的固定資產,進行改建、擴建的固定資產,以及長期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
(5)不需用固定資產。
指本企業目前和今后都不需用、準備處理的固定資產。
(6)土地。
主要指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補償費,應計入與土地有關房屋、建筑物的價值內,不單獨作為土地價值入賬。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7)融資租人固定資產。
指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施工機械、機器設備、運輸設備、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
【注意】土地是不是固定資產?
(1)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是固定資產。
(2)因征地而支付的補償費應計入與土地有關房屋、建筑物的價值內,不單獨作為土地價值入賬。
(3)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作為固定資產。
【例4·多選題】根據規定,固定資產按其經濟用途和使用情況可分為( )。
A.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B.租出固定資產
C.土地使用權
D.未使用的固定資產
E.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答案】ABDE
【解析】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作為固定資產管理.所以本題不選C。
2.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是對固定資產由于磨損和損耗而轉移到產品中去的那一部分價值的補償。
(1)固定資產折舊的范圍
按照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但是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除外。在確定計提折舊范圍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并根據用途計人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
②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無論是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
③企業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不需要提取折舊;反之。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需要提取折舊。
(2)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涉及的幾個概念
①固定資產原值,指固定資產的成本。
②預計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企業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
③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固定資產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
【例5·單選題】按照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規定,以下情況企業應當計提折舊的是( )。
A.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B.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
C.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D.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固定資產折舊的范圍。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需要計提折舊。
(2)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這四種方法可被分為平均折舊法和快速折舊法兩類。平均折舊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其特點是按一定標準平均分攤固定資產的折舊總額。快速折舊法的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折舊所限內,前期計提折舊額多,而后期計提折舊額少。
對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技術進步較快的企業,允許對其機械設備實行快速折舊方法。施工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一般仍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技術進步較快或使用壽命受工作環境影響較大的施丁機械和運輸設備,經財政部批準,可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


雙倍余額折舊法和年數總和法的對比
雙倍余額
|
①年折舊率不變.均為年限法計算的2倍 |
年數總和法的特點 |
①年折舊率逐年減小 |
雙倍余額遞減法 |
①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折舊率不變,計算折舊的基數逐年減少 |
【例6·單選題】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其正常折舊率( )。
A.各年相等
B.逐年提高
C.逐年降低
D.前幾年提高,后幾年降低
【答案】A
【解析】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折舊率各年相等,但折舊額逐漸減少。
【例7·單選題】某項固定資產原值為80000元,預計凈殘值為4000元,折舊年限為5年。若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則第1年應提折舊額為( )元。
A.6640
B.30400
C.32000
D.48000
【答案】C
【解析】年折舊率=2/5×100%=40%(注意此處計算時不考慮殘值)
第1年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年折舊率
=原值×年折舊率=80000×40%=32000(元)。
【例8·單選題】某固定資產原值為10萬元,預計使用5年,凈殘值率為5%,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第4年折舊額應為( )元。
A.10800
B.14400
C.1026
D.8300
【答案】D
【解析】年折舊率=2/5=40%(注意此時不考慮殘值),殘值=100000×5%=5000(元)。根據財務制度規定,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凈額平均攤銷。最后兩年的特殊處理:
(21600-5000)÷2=1 6600÷2=8300(元)。如下表所示:
年份 |
年初賬面余額 |
年折舊率 |
年折舊額 |
年末賬面凈額 |
第1年 |
i00000 |
40% |
40000 |
60000 |
第2年 |
60000 |
40% |
24000 |
36000 |
第3年 |
36000 |
40% |
1 4400 |
21600 |
第4年 |
21600 |
|
8300 |
13300 |
第5年 |
13300 |
|
8300 |
5000 |
【例9·單選題】某固定資產原值為10萬元,預計使用5年,凈殘值率為5%,用年數總和法計算第4年折舊額應為( )元。
A.1900
B.2533
C.12667
D.1333
【答案】C
【解析】
3.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的處理方式
(1)固定資產中小修理費用處理:在費用發生時一次計入成本費用。
(2)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處理(三種處理方式):
①直接計入當期成本或有關費用。
②預提大修理費用——資金形成在先,支付在后。
③待攤大修理費用——支出在先,資金攤銷在后。
【例10·單選題】某企業大修理一臺混凝土攪拌機,發生修復費用27000元,該設備的大修理周期為3年,若按月攤銷大修理費用,則每月待攤的大修理費用為( )元。
A.1500
B.150
C.750
D.75
【答案】C
【解析】每月待攤的大修理費=27000÷(3×12)=750(元)。
(四)無形資產管理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可辨認性標準是指:
①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并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于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②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無形資產管理
內容(7類) |
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 |
特征
|
①不具有實物形態 |
初始計量
|
①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于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 |
攤銷 |
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在使用直線法攤銷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時,殘值應視為零。其公式如下:無形資產年攤銷額一無形資產價值/無形資產預計使用年限 |
【例11·單選題】某公司有償獲得一項新技術,價值240000元,預計在4年內可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采用直線法平均計算其月攤銷額為( )元。
A.60000
B.50000
C.5000
D.6000
【答案】C
【解析】無形資產年攤銷額一無形資產價值/無形資產預計使用年限=240000÷(4×12)=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