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農業企業財務分析
一、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償債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是企業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及時足額償還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企業當前財務能力,特別是流動資產變現能力的重要指標。短期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主要包括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1)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越高,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權益越有保證。但如果流動比率太高,企業流動資產占用資金過多,會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而影響企業獲利能力。通常認為,流動比率為2時比較適宜。
(2)速動比率。速動比率是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所謂速動資產,是指流動資產減去變現能力較差且不穩定的存貨后的余額。其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待攤費用
通常認為,正常的速動比率為1,低于1時被認為短期償債能力偏低。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其分析指標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數。
(1)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它表明企業資產總額中,債權人提供資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業資產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2)產權比率。產權比率是企業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由債權人提供的資金與股東提供的資金的相對關系,表明企業的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其計算公式為: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產權比率越低,表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擔的風險越小,但企業不能充分發揮負債的財務杠桿效應。
(3)利息保障倍數。利息保障倍數又稱已獲利息倍數,是指企業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率。它用來衡量企業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債務利息
息稅前利潤是指企業未扣除利息費用和所得稅前的利潤。通常用“利潤總額加財務費用”來近似計算。
利息保障倍數不僅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從長期來看,企業若想維持正常償債能力,利息保障倍數至少應大于1。且比率越高,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也就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