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供求均衡與蛛網理論
一、供求均衡——短期價格的形成
供求均衡論即均衡價格論,是根據需求與供給這兩種力量的變動來說明價格決定的。它是短期價格形成的理論。當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一致時,該價格即為均衡價格,且這一價格對應的供給量即為均衡數量。
短期價格的形成即均衡價格的形成,是價格與需求的反方向變動和價格與供給的正方向變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短期價格形成的示意表
|
背 景 |
生產者反映 |
消費者反映 |
結 果 |
第一階段 |
價格水平較高 |
擴大生產 |
減少消費 |
供過于求,價格下降 |
第二階段 |
價格水平較低 |
壓縮生產 |
增加消費 |
供不應求,價格上升 |
第三階段 |
供求規律的相互作用,最后供給和需求在P*處達到均衡,均衡數量為Q* |
均衡價格只是一種理論價格。在實際商品交換中,不是按照這個價格成交的,因為并非每個生產者對均衡價格都感到滿意,有些生產者認為這個價格偏低,而有些消費者覺得這個價格偏高。實際上,市場價格并非一個固定的價格,而是圍繞均衡價格波動,市場均衡始終處于一種動態均衡中。
二、蛛網理論——長期價格的形成蛛網理論是闡述在動態的條件下,農產品價格、農產品供給、農產品需求的循環變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均衡變動的理論,它是關于產品長期價格形成的理論。在現實生產中,需求會對價格變動作出立刻反應,但供給的調整卻有個時間差,把價格與產量的連續變動用圖形表示時呈蛛網狀,故1934年英國經濟學家N·卡爾多將其定名為蛛網理論。
蛛網理論的假定條件:(1)本期供給量決定本期價格。即本期市場價格受本期市場供給量決定,而本期市場供給量實際上是上一生產周期的產量。(2)本期價格決定下一期產量。
蛛網理論研究的主要是農產品的供需變動規律。由于農產品需求和供給的彈性不同,隨著價格的變動,出現了三種蛛網類型:(1)收斂型蛛網。當農產品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時,價格和產量的波動越來越弱,并逐步收斂,最后趨于均衡。(2)發散型蛛網。當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時,價格與產量的波動越來越大,價格和產量離均衡點越來越遠,不能趨于均衡。(3)封閉型蛛網。當供給彈性等于需求彈性時,價格與產量的波動始終按同一幅度進行,波動幅度既不是越來越小,也不是越來越大。價格與產量既不能回到均衡點,也不會離均衡點越來越遠。
在現實中,絕對地出現收斂型、發散型或者是封閉型的模式,都是不可能的。現實的模式應該是三者交替出現的綜合型,價格永遠趨向于均衡點而不斷波動。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