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證券一般從業考試金融基礎知識科目重點自律性組織包括:證券交易所的定義、特征及主要職能、證券交易所的組織形式、我國證券交易所的發展歷程、證券業協會的性質、宗旨和歷史沿革、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設立。
三、我國證券交易所的發展歷程
1891年(清朝光緒末年),上海外商經紀人組織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眾業公所”成立,這是我國最早的證券交易市場,在這兩個交易所買賣的主要是外國企業股票、公司債券、中國政府的金幣公債以及外國在華機構發行的債券等。
1918年夏天,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北平證券交易所成立。
1920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準成立。
1952年,天津證券交易所關閉,舊中國的證券市場相繼消失。
1990年12月和1991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我國證券市場正式形成。
四、證券業協會的性質、宗旨和歷史沿革
中國證券業協會是證券行業性自律組織。
協會宗旨是“在國家對證券業實行集中統一監督管理的前提下,進行證券業自律管理;發揮政府與證券行業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會員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維持證券業的正當競爭秩序,促進證券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推動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式成立于1991年8月28日,是依法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由經營證券業務的金融機構自愿組成的行業性自律組織,是社會團體法人。它的設立是為了加強證業之間的聯系、協調、合作和自我控制,以利于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證券業協會采取會員制的組織形式,證券公司應當加入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權力機構為全體會員組成的會員大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章程由會員大會制定,并報中國證監會備案。
自1991年成立以來,中國證券業協會分別于1991年8月、1999年12月、2002年7月和2007年1月召開了4次會員大會。隨著證券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市場監管手段的不斷完善,中國證券業協會著力于加強行業自律、行業服務和行業基礎建設,履行“自律、服務、傳導”三大職能,調動和聚集全行業的力量。服務職能是實現自律職能與傳導職能的關鍵。
五、證券業協會的職責和自律管理職能
(一)證券業協會的職責
中國證券業協會履行下列職責:
(1)教育和組織會員遵守證券法律、行政法規。
(2)依法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向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反映會員的建議和要求。
(3)收集整理證券信息,為會員提供服務。
(4)制定會員應遵守的規則,組織會員單位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開展會員問的業務交流。
(5)對會員之間、會員與客戶之間發生的證券業務糾紛進行調解。
(6)組織會員就證券業的發展、運作及有關內容進行研究。
(7)監督、檢查會員行為,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中國證券業協會章程的按照規定給予紀律處分。
(二)證券業協會的自律管理職能
中國證券業協會依據行業規范發展的需要,行使下列自律管理職責:
(1)推進行業誠信建設,開展行業誠信評價,實施誠信引導與激勵,開展行業誠信教育,督促和檢查會員依法履行公告義務。
(2)組織證券從業人員水平考試。
(3)推動行業開展投資者教育,組織制作投資者教育產品,普及證券知識。
(4)推動會員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開展行業科學技術獎勵,組織制訂行業技術標準和指引。
(5)組織開展證券業國際交流與合作,代表中國證券業加入相關國家組織,推動相關資質互認。
(6)其他涉及自律、服務、傳導的職責。
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自律管理體現在保護行業共同利益、促進行業共同發展方面,具體表現在:
(1)對會員單位的自律管理。
①規范業務,制定業務指引。
②規范發展,促進行業創新,增強行業競爭力。
③制定行業公約,促進公平競爭。
(2)對從業人員的自律管理。
①從業人員的資格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要求,在證券經營機構從業的人員,必須具有相關從業資格。
②后續職業培訓。
③制定從業人員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
④從業人員誠信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