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析了火電施工中的起重作業特性,歸納了起重事故中最常見的傷害形式,通過典型案例 剖析了事故原因、應接受的教訓及預防措施,并對起重作業中的三大安全要素——人、起重機械和起重作業方案,特別是后者進行了較詳盡的安全技術分析。 把安全工程師站點加入收藏夾
〔關鍵詞〕 火電施工;起重作業;起重技術;安全分析
起重作業是火電廠施工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關系著工程建設的進度、安全、質量和經濟效益。起重是一門特殊的技術工種,它與力緊緊相聯,同時在施工中與安全永遠掛鉤。
1 起重作業的特性
1.1 起重作業的技術性
在起重施工中,起重工每時每刻都跟千變萬化的力打交道。每進行一項起重施工,哪怕是很小的一項起重施工,都得考慮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的問題,都要對物體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考慮重物在力作用下的平衡問題。
在起重工作中,不管是吊裝還是拖運,起重工都要考慮所使用的起重機具、索具及物體本身的受力點及受力構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問題,這是深層次涉及到力學的一門技術,與工程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1.2 起重作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在火電建設施工中,很多工種是按圖施工,而起重作業不一樣,沒有標準可查,沒有統一的圖紙或者工藝卡可查,唯一的就是根據設備圖紙資料和現場施工條件、人員組成、技術力量、機械能力等來制定具體的起重作業方案。
對同一時、同一地、同一項起重施工任務,因每個人的經驗和技術水平不同,又由于不同的人考慮問題的方法,對周圍環境的觀察能力存在著差異,會產生不同的施工方法,這時就看施工主要負責人或技術人員如何對各種起重方案的安全、經濟、工期和勞動強度等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性的思考,選擇最佳方案。
起重施工方案的確定往往取決于起重施工人員的生產實踐經驗,一個起重工經驗越豐富,對起重技術和力學掌握得越好,他做出的方案也會越好。起重的靈活性相當大,起重施工最佳方案的形成體現了人的創造性的本質。
1.3 起重作業的群體性
一般的工種都可以單獨作業,而起重作業非得大家一齊動手才行,就算最普通的裝卸車最少也要2個人以上。因為在重物捆綁時一個人只能看到最多3個面,照顧到2個捆綁點,另一面和另外2個捆綁點是無法顧及的,而且還需要1名指揮,復雜的起重作業就更不必說需要多少人員了。所以起重作業是一項需要大家互相默契配合的工作。
起重作業的群體性又和安全緊緊掛鉤,哪怕只有其中一個施工人員不了解方案或者施工步驟有誤都有可能造成不可設想的危險。在作業前,任何一個操作步驟,任何一點安全注意事項都要交待清楚。
1.4 起重作業的危險性
起重作業的危險性體現在很多方面。在火電施工中,起重高空作業多,交叉作業多,事故呈大型化,一起事故有時涉及多人,并可能伴隨機械設備或者大面積設備設施的損壞;起重傷害又是火電施工中的4種頻發事故之一,傷害涉及的人員可能是司機、起重工和作業范圍內的其他人員,其中起重工被傷害的比例最高;起重事故造成的后果嚴重,只要是傷及人,往往是惡性事故,一般不是重傷就是死亡,所以起重作業切不可麻痹大意。
2 起重傷害事故形式
起重作業引起的事故傷害多種多樣,在火電廠施工中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
(1) 重物墜落。吊具或吊裝容器損壞、物件捆綁不牢、掛鉤不當、電磁吸盤突然失電、起升機構的零件故障等都會引起重物墜落。處于高位置的物體具有勢能,當墜落時,勢能迅速轉化為動能,幾十噸甚至幾百噸重的設備意外墜落,或起重機的金屬結構件破壞、墜落,都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2) 鋼絲繩斷裂。鋼絲繩因長期磨損、斷絲斷股、設備棱角處沒有包墊、鋼絲繩選擇不當等原因都會造成鋼絲繩斷裂。鋼絲繩斷裂輕則損壞設備,重則人員傷亡。
(3) 人員高處墜落。起重工高處墜落也是火電施工中一大高危現象。比如鍋爐受熱面吊裝時,爐膛內一片空蕩蕩,起重接鉤人員根本就沒有地方可攀附,沒有平臺,也沒有走道,起重工往往跟隨設備在高空中接鉤,只要一不小心,或者安全帶、速差保護器沒有掛好或使用不當都有高處墜落的危險。
(4) 起重機械設備損壞。由于起重工指揮不當,或者司機操作不當,造成起重機械設備損壞事故也是起重作業中最常見的事故。這類事故一旦發生都是重大設備損壞事故。
3 起重作業典型案例分析
3.1 鋼絲繩斷裂事故
1981-11-11,某廠裝卸隊工人在裝卸站臺吊運4 t機床,當時用2條直徑為13 mm的鋼絲繩起吊,當試吊離地時,有1條鋼絲繩松一點,機床開始傾斜,工人用枕木墊好,墊上后又繼續起吊,吊起后,機床還是傾斜,起重工用手將機床扶正,但將要放下時,2條鋼絲繩突然全部斷開,機床掉下,機床底座和主軸摔壞,損失價值36萬元。
事故原因:一是鋼絲繩選擇不當,超負荷吊裝,按規定吊4 t的設備,應選用直徑為17.5 mm的鋼絲繩;二是違反起重安全操作規程,一端繩長,失去平衡,另一端加重負荷導致鋼絲繩拉斷。
這起事故的發生,說明準備工作很重要,若在工作前,有關人員經計算采取符合規定直徑的鋼絲繩,就會避免事故發生。從這起事故中也反映出面對事故隱患,如何采取正確有效的措施。當試吊離地時,1條繩有些松,這時有關人員應冷靜認真地面對出現的問題,檢查出現松的原因,若這時處理好了,同樣能避免事故發生。
預防措施:克服人員無知、自負、求快的心理,經常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安全操作規程,對起重工作的一些計算和知識進行培訓、考核,提高起重作業人員的水平。
3.2 起重機械設備事故
2001-07-17,在某造船工地,由某建筑工程公司等單位承擔安裝的600 t龍門起重機在吊裝主梁過程中發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8 000多萬元。
事故原因:剛性腿在纜風繩調整過程中受力失衡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施工作業中違規指揮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吊裝工程方案不完善、審批把關不嚴是事故的重要原因;施工現場缺乏統一嚴格的管理,安全措施不落實是事故傷亡擴大的原因。
事故的教訓:工程施工必須堅持科學的態度,
嚴格按章辦事,堅決杜絕有章不循、違章指揮、憑經驗辦事和僥幸心理;必須落實建設項目各方的安全責任,強化建設工程中外來施工隊伍的管理;要重視和規范高等院校參加工程施工時的安全管理,使產、學、研相結合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4 起重作業安全技術分析
起重作業中的安全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人、起重機械和起重作業方案。
4.1 人的安全技術因素
從事起重作業的人包括起重工和起重機械操作司機,是一個特殊群體,這些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并經實際操作及有關安全規程考試合格,取得相應的合格證后方可上崗。他們要具備工程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和起重機械等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要掌握起重機械的結構、性能及現場起重作業安全技術。從事起重作業的人員的行為受到生理、心理和綜合素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安全意識差和安全技能低下、操作技能不熟練、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訓、非司機操作、無證上崗、違章違紀蠻干、不良操作習慣、判斷操作失誤、指揮信號不明確、起重司機和起重工配合不協調等都會引發事故的發生。
4.2 起重機械安全技術因素
起重機械由于形式不同,其安全技術規定也有所不同。在火電施工中最常見的有軌道可行走的塔式起重機(如DBQ4000型塔機)、固定附著的自升塔式起重機(如FZQ2000型自升式塔機)、各種噸位的履帶吊(如CC2500履帶吊)及各種噸位的門吊和汽車吊。國家對起重機械的安全技術作了專門規定,《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 6067-85是任何一個組織、個人都必須遵守的規程。這部規程從通用的角度對起重機械作了規定,但是針對具體的一臺起重機械又有其自身的特點,一般在使用說明書里都作了詳細規定。例如DBQ4000型塔機在小幅度作業時有這樣的規定:在塔式工況下當副臂仰角在65。~70。工作時為小幅度作業,進入小幅度后,必須先掛鉤后收幅,并注意派人監護副臂撐桿是否正確進入支座情況,重物就位后,卸載應平穩,嚴禁突然卸載,要求松鉤后先增幅至副臂仰角65。再脫鉤,禁止小幅度空載回轉和行走。每一部吊車都有其特殊性,要嚴格按照其安全技術要求進行操作。
4.3 起重作業方案的安全技術因素
在火電施工中起重作業最通用的安全技術措施就是“十不吊”,不管是起重工還是吊車操作工,“十不吊”就是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法寶,是每一位從事起重作業的人員都必須遵守的準則:
(1) 起吊物體的質量不明確不吊;
(2) 起重指揮信號不清楚不吊;
(3) 鋼絲繩捆綁不牢固不吊;
(4) 偏拉斜吊不吊;
(5) 被吊物體埋在地下或凍結在土中不吊;
(6) 施工現場照明不足不吊;
(7) 6級以上大風時,室外起重工作不吊;
(8) 被吊設備上站人,或下面有人不吊;
(9) 易燃易爆危險物件沒有安全作業票不吊;
(10) 被吊物體質量超載不吊。
4.3.1 起重高空作業安全技術分析
在火電施工中,鍋爐起重高空作業多,汽機起重室內作業多。上高空的起重工必須穿軟底鞋,嚴禁穿拖鞋、硬底鞋及塑料鞋;上高空必須戴好安全帽,綁好安全帶;在鍋爐的高空作業更應該注意掛好速差保護器。
對一個起重工來說,在工作時要保持飽滿的精神,尤其上高空作業,比如在鍋爐爐膛內吊裝水冷壁接鉤時,面對七八十米高的高空要有膽量,知道觀察爐膛內的各種設備的布置情況,了解安全帶掛點在哪里,哪些構件是可靠的著力點,還有速差保護器掛哪里,在作業前就必須考慮好,并做好準備,在心中對本次作業要有一個可靠的安全技術輪廓;在作業過程中要熟練掌握起重接鉤技巧,心里要有應急的預案,萬一碰上突發事件,緊要關頭能馬上作出反應;接完鉤也不可麻痹大意,要認真按照起重方案步驟,做好安全工作。
4.3.2 雙機對抬作業安全技術分析
火電施工中起重時雙機對抬作業很常見。在重物的質量超過1臺起重機額定起重能力時,在設備外形尺寸特別大,1臺起重機的半徑或者高度不夠時,以及設備翻身時,鍋爐受熱面對抬起吊等情況都要用雙機抬吊。
雙機對抬作業時首先要注意設備重心和捆綁點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各吊車吊點位置的選擇是分配吊車載荷時最重要、最需要考慮和計算的安全技術問題。當重物起升時,參與對抬作業的2臺起重機吊鉤速度不可能完全一樣,重物始終是在兩端高低交替中起升,起重機的負荷也是在一定幅度范圍內變化,兩機各處的負荷量不得超過起重機作業半徑下的額定起吊重量的80%。雙機抬吊過程中進行走車或者回轉動作時,也會因兩機相互牽扯而增加起重機的負荷量,所以一臺起重機在對抬時不得同時進行2個機構的操作,2臺起重機同時動作時,要進行同樣性質的動作,而且動作應平穩。雙機對抬的指揮信號要明確、統一,必須是專人指揮,并需由有經驗的老師傅擔任。
4.3.3 電器瓷瓶等起重作業安全技術分析
電器瓷瓶是屬于易碎設備,在起重作業時要特別注意安全技術措施。當利用車輛放倒運輸時,要用橡皮或軟物墊穩,并與車輛相對固定,捆綁要牢固;當利用車輛豎立運輸,應在瓷瓶的上、中部與車輛的四角用繩索捆穩,在運輸中要避開空中障礙物。在安裝時,必須將電器瓷瓶等在空中翻身,不能著地,起重綁扎繩要采用較柔軟的麻繩,如果質量大用鋼絲繩起吊時,要用軟物包墊鋼絲繩和瓷瓶,起吊、落鉤速度要緩慢平穩。
4.3.4 起重作業計算模型選擇的安全分析
在起重作業方案確定時,最重要的是計算模型的建立。起重與基礎力學、材料力學及結構力學等有關系,在方案確定時采用哪一種計算模型,對起重作業時的安全緊密相關。選擇正確的、科學的、合理的計算模型,是起重作業是否安全的關鍵。吊耳焊縫形式的確定,角焊還是對焊,強度計算就大不一樣;定子拖運時軌道強度的校核,采用哪一種強度形式校核,套哪一種公式,區別都非常大。正確的選擇起重作業計算模型是起重施工成功的一半。
起重作業是一種特殊的作業,其危險性是火電施工中最大的,一旦出事故,都是大事故。對起重作業而言,永遠沒有第二次。只有做好每一次安全技術措施,才能保證每一次作業的順利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