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防火防爆技術
一、火災爆炸預防基本原則
防爆的基本原則:防止第一過程的出現,控制第二過程的發展,削弱第三過程的危害。
二、點火源及其控制
消除著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
1、明火
可燃氣體應符合爆炸下限大于4%的,置換后濃度應小于0.5%;小于4%的,濃度應小于0.2%。
2、摩擦和撞擊;3、電氣設備的危險溫度、電火花和電弧;
4、靜電放電
控制流速,易燃液體不超過4-5m/S,可燃氣體不超過6-8m/S。
保持良好接地;采用靜電消散技術;人體靜電防護;
其他技術,具有爆炸危險的廠房內,一般不允許采用平皮帶傳動,可采用三角皮帶傳動。但最好的方法是安設單獨的防爆式電動機。增濕。
5、化學能和太陽能
三、爆炸控制
防止爆炸的一般原則:一是控制混合氣體中的可燃物含量處在爆炸極限之外;二是使用惰性氣體取代空氣;三是使氧氣濃度處于其極限值以下。生產過程中的具體措施主要有:設備密閉,廠房通風,惰性介質保護,以不燃溶劑代替可燃溶劑、危險品隔離存儲等。
1、惰性氣體保護。(具體措施見P212)
另,采用煙道氣時應經冷卻,并除去氧及殘余的可燃組分。氮氣等惰性氣體在使用前應經過氣體分析,其中含氧量不得超過2%。
2、系統密閉和正壓操作
當設備內部充滿易燃易爆物質時,要采用正壓操作,以防外部空氣滲入設備內。連接處應盡量采用焊接接頭,減少法蘭連接。
4、以不燃溶劑代替可燃溶劑
以不燃或難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或易燃材料,是防火與防暴的根本性措施。常用的不燃溶劑主要有甲烷和乙烷的氯衍生物。
5、危險物品的存儲
無機酸本身不可燃,但與可燃物質相遇能引起燃燒及爆炸;鋁酸鹽與可燃金屬相混能是金屬著火或爆炸;松節油、磷及金屬粉末在鹵素中能自行著火。
6、防止容器或室內爆炸的安全措施
1)抗暴容器;2)爆炸泄壓;3)房間泄壓。
7、爆炸抑制
爆炸抑制系統由能檢測初始爆炸的傳感器和壓力式滅火劑罐組成,滅火劑罐通過傳感器裝置動作。
四、防火防爆安全裝置及技術
可分為阻火隔爆裝置與防爆泄壓裝置兩大類。
1、阻火隔爆技術
分機械隔爆和化學抑爆。機械隔爆是依靠某些固體或液體物質阻隔火焰傳播;化學抑爆主要是通過釋放某些化學物質來抑制火焰傳播。
機械阻火隔爆裝置主要有工業阻火器、主動式隔爆裝置和被動式隔爆裝置。其中工業阻火器常用于管道中,形式最多,應用也最為廣泛。
1)工業阻火器。分為機械式阻火器、液封和料封阻火器。常用于阻止爆炸初期火焰的蔓延。
2)主動式隔爆裝置。
工業阻火器時刻都在其作用,對流體介質阻力大;而主、被動式隔爆裝置只在爆炸發生時起才作用,不動作對流體介質阻力小。工業阻火器對于純氣體才有效,對氣體中含有雜質的,應選用主、被動式隔爆裝置。
主動式隔爆裝置由傳感器探測爆炸信號,來控制閥門開、關;被動式是由爆炸波來推動閥門。
4)其他阻火隔爆裝置
單向閥;阻火閥門(易熔金屬控制閥門);火星熄滅器(防火罩,防火帽)。
5)化學抑爆裝置。是火焰傳播顯著加速的初期通過噴灑抑爆劑來抑制爆炸的作用范圍及猛烈程度的一種防爆技術。主要由爆炸探測器、爆炸抑制器和控制器三部分組成。適用于泄爆易產生二次爆炸,或無法開設泄爆口的設備以及所處位置不利于泄爆的設備。常用的抑爆劑有化學粉末、水、鹵代烷和混合抑爆劑等。
2、防爆泄壓技術
防爆泄壓裝置主要有安全閥、爆破片、防爆門等。
1)安全閥。作用是防止設備和容器內壓力過高而爆炸。泄壓時產生的動力聲響,還可以起到報警的作用。
安全閥按結構和作用原理分為杠桿式、彈簧式和脈沖式。按排氣方式分全封閉式、半封閉式和敞開式。
2)爆破片。作用基本同安全閥,以下兩種情況應必須得爆破片:一是如果壓力容器的介質不潔凈、易潔凈或聚合時;二是工作介質為劇毒氣體或可燃氣體里含劇毒氣體的壓力容器。
防爆片的防爆效率取決于它的厚度、泄壓面積和膜片材料。
正常工作時操作壓力低或沒有壓力的系統,可選用石棉、塑料、橡膠或玻璃;較高的系統用鋁、銅;微負壓的用2-3mm厚的橡膠板。特別注意,存有燃爆性氣體的系統不得選用鋼、鐵作爆破片。
泄壓面積,一般按1m3容積取0.035-0.18m2,但對氫和乙炔的設備則應大于0.4m2。
爆破片爆破壓力的選定,一般為設備、容器最高工作壓力的1.15-1.3倍;任何情況下爆破片的爆破壓力均應低于系統的設計壓力。
3)防爆門。一般設置在使用油、氣或燃燒煤粉的燃燒室外壁上。泄壓面積取0.05-0.22m2/m3。防爆門(窗)應設置在人不常到的地方,高度不低于2m。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