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 ×[解析]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議》的出臺,標志著國際銀行業的全面風險管理原則體系基本形成。
2. × [解析]違約風險既可以針對個人,也可以針對企業。
3. √ [解析]相對于信用風險而言,市場風險具有數據優勢和易于計量的特點,可供選擇的金融產品種類豐富。
4. √ [解析]信用風險既存在于傳統的貸款等表內業務中,也存在于信用擔保等表外業務中,還存在于衍生產品交易中。
5.× [解析]會計資本是商業銀行可以利用的資本,它雖然不和風險直接掛鉤,但是風險帶來的任何損失都會反映在賬面資本上,兩者之間的媒介是經濟資本。
6. √[解析]隨機變量的方差描述了隨機變量偏離其期望值的程度,當一個隨機變量以很大的可能性偏離其期望值,方差就比較大。
7. × [解析]本題考點是風險管理的流動性風險與市場風險的內容。當出現大量存款人的擠兌行為,商業銀行就可能面臨流動性風險危機。
8. × [解析]本題考點是風險管理主要策略中的風險分散。馬柯維茨的資產組合管理理論體現了風險管理的風險分散策略。該理論認為,只要兩種資產收益率的相關系數不為1(即不完全正相關),分散投資于兩種資產就具有降低風險的作用。
9. √[解析]本題考點是風險管理常用的概率統計知識中隨機變量的期望值。關于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最常用的兩個概念就是期望值和方差。期望值是隨機變量的概率加權和,方差描述了隨機變量偏離其期望的程度。方差越大,隨機變量取值偏離期望值的可能性比較大。
10.× [解析]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有三個維度,第一維是企業的目標,第二維是全面風險管理要素,第三維是企業的各個層級。
11.√ [解析]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操作風險可以分為人員、系統、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發的四類風險。
12.× [解析]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的主要策略是風險分散、風險對沖、風險轉移、風險規避、風險補償。
13.√ [解析]《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明確規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于4%。
14.×[解析]在實踐中,通常將金額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分為預期損失、非預期損失和災難性損失。對于規模巨大的災難性損失,如地震、火災等,可以通過購買商業保險來轉移風險;但對于因衍生產品交易等過度投機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則應當采取嚴格限制高風險業務/行為的做法加以規避。
15.× [解析]與市場風險相比信用風險觀察數據少且不易獲取,相對于信用風險而言,市場風險具有數據充分和易于計量的特.最,更適于采用量化技術加以控制。
16.×[解析]戰略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追求短期商業目的和長期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因不適當的發展規劃和戰略決策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或不利影響的風險。戰略風險與其他主要風險密切聯系且相互作用,因此同樣是一種多維風險。如果缺乏結構化和系統化的風險識別和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并有效控制戰略風險是相當困難的。
17.√ [解析]風險對沖是指通過投資或購買與標的資產收益波動負相關的某種資產或衍生產品,來沖銷標的資產潛在損失的一種策略性選擇。風險對沖對管理市場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風險和商品風險)非常有效,可以分為自我對沖和市場對沖兩種情況。
18.× [解析]經濟資本是指商業銀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為了應對未來一定期限內資產的非預期損失而應該持有的資本金。監管資本是監管部門規定的商業銀行應持有的同其所承擔的業務總體風險水平相匹配的資本,是監管當局針對商業銀行的業務特征按照統一的風險資本計量方法計算得出的。
19.× [解析]絕對收益是對投資成果的直接衡量,反映投資行為得到的增值部分的絕對量。百分比收益率是當期資產總價值的變化及其現金收益占期初投資額的百分比,百分比收益率通常用百分數表示,是最常用的評價投資收益的方式。
20.√[解析]根據投資組合理論,構建資產組合即多元化投資能夠降低投資風險,在風險管理實踐中,商業銀行可以利用資產組合分散風險的原理,將貸款分散到不同的行業、區域,通過積極實施風險分散策略,顯著降低發生大額風險損失的可能性,從而達到管理和降低風險、保持收益穩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