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
1. A, B, C, D
普通準備金的計提基數有三種,一是選擇以全部貸款余額作基數;二是為了避免普通準備金與專項準備金的重復計算,選擇以全部貸款扣除已提取專項準備金后的余額為基數;三是選擇以正常類貸款余額或者正常類貸款加上關注類貸款余額為基數。故A、B、C、D選項符合題意。
2. A,B,C,D,E
普通準備金的計提比例:一般確定一個固定比例,或者確定計提比例的上限或下限。專項準備金的計提比例:由商業銀行按照各類貸款的歷史損失概率確定。對于沒有內部風險計算體系的銀行,監管當局往往規定一個參考比例。特別準備金的計提比例:由商業銀行或監管當局按照國別或行業等風險的嚴重程度確定。故A、B、C、D、E選項說法均正確。
3. A, B, C, D, E
影響貸款償還的非財務因素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復雜多樣的,一般可以從借款人的行業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自然及社會因素和銀行信貸管理等幾個方面入手分析非財務因素對貸款償還的影響程度。故A、B、C、D、E選項均符合題意。
4. D, E
銀行可以從借款人的組織形式、企業文化特征、管理層素質和對風險的控制能力、經營管理作風等方面來考察借款人的管理風險。并且關注借款人遇到的一些經濟糾紛及法律訴訟對貸款償還的影響程度。故D、E選項符合題意。產品的經濟周期屬于行業風險分析的內容,經營規模、產品市場份額是經營風險分析的內容,故A、B、C選項不符合題意。
5. B, D, E
商業銀行一般提取的貸款損失準備金有三種:普通準備金、專項準備金和特別準備金。故B、D、E選項符合題意。
6. A, B, D, E
歷史成本法的優點是具有客觀性且便于核查,故A選項說法正確。歷史成本法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資產價值的變化。但是對于銀行和企業,決定資產價值的主要是當前的市場價格。從金融監管當局的角度也不難看出,采用歷史成本法會導致銀行損失的低估和對資本的高估。故B 選項說法正確。并不是所有的資產都有市場,即使在有市場的情況下,市場價格也不一定總是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故C選項說法不正確。與歷史成本法相比,市場價值法不必對成本進行攤派。故D選項說法正確。實際上,當前較為普遍的貸款分類方法,主要依據合理價值法。故E選項說法正確。
7. A, B, C, D
銀行可以通過觀測貸款是否具有以下三個預警信號來判斷還款來源是否存在風險,即貸款用途與借款人原定計劃不同;與合同上還款來源不一致的償付來源;與借款人主營業務無關的貸款目的或償付來源。故A、B、C、D選項符合題意。
8. B, C, D
衡量借款人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等;衡量借款人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資產負債比率和產權比率等。故B、C、D選項符合題意,A、E選項不符合題意。
9. A,B,C,D,E
關注類貸款是指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關注類貸款的標準具體包括:
①借款人的固定資產貸款項目出現重大的不利于貸款償還的因素(如基建項目工期延長、預算調增過大);
②借款人的銷售收入、經營利潤下降或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征兆,一些關鍵財務指標出現異常性的不利變化或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
③借款人或有負債(如對外擔保、簽發商業匯票等)過大或與上期相比有較大幅度上升;
④借款人經營管理存在重大問題或未按約定用途使用貸款;
⑤借款人或擔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賃、承包、合資、股份制改造等)對貸款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等。
10. A, B, C
市場價值法的優點主要在于,它能夠及時承認資產和負債價值的變化,因此能夠較為及時地反映信貸資產質量發生的問題。銀行可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為其資產定值,而不必等到資產出售時才能知道凈資產的狀況。
11. A, B, C, D
借款人已資不抵債是可疑類貸款具有的特征。
12. A, C, D, E
基本信貸分析同樣需關注貸款的目的,防止貸款被挪用。因為貸款一旦被挪用,將導致還款風險加大。
13. A, B, C, D, E
一般情況下,借款人的還款來源有現金流量、資產轉換、資產銷售、抵押物的清償、重新籌資及擔保人償還等,由于這幾種來源的穩定性和可變現性不同、成本費用不同,因此,風險程度也就不同。
14. A, B, C, E
歷史成本法要求平均攤派成本,因而不能反映特殊情況下資產和負債的變化,同時,這種方法主要記錄賬面價值或名義價值,不能對資產和負債給予區別處理。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資產價值的變化。從金融監管當局的角度也不難看出,采用歷史成本法會導致對銀行損失的低估和對資本的高估。
15.) A, B, D, E
應用合理價值法確定貸款價值時,如果貸款沒有市場價格,應通過判斷為貸款定價。判斷的依據包括期限、利率和與各等級類似貸款的市場價格、專門評級機構對類似貸款的評級,以及貸款證券化條件下確定的貸款價值。
16. B, C, D, E
影響貸款償還的非財務因素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復雜多樣的,一般可以從借款人的行業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自然及社會因素和銀行信貸管理等幾個方面入手分析非財務因素對貸款償還的影響程度。產權比率是財務分析中應用的一個指標。
17. A, B, C, D, E
利用財務報表評估借款人的經營活動。通過財務報袁和數據的分析與預測,尤其是根據提供的連續3年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考察借款人過去和現在的收入水平、資產狀況及其構成、所有者權益狀況及其構成、償債能力、盈利能力、財務趨勢與盈利趨勢等。
18. A, D, E
商業銀行一般提取的貸款損失準備金有3種:普通準備金、專項準備金和特別準備金。
(1)普通準備金。從某種意義上講,普通損失準備金是彌補貸款組合損失的一種總準備。普通損失準備金所針對的貸款內在損失是不確定的,這種內在損失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還有可能部分存在,但目前無法認定。因此,普通貸款損失準備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資本的性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彌補銀行的未來損失。
(2)專項準備金。專項準備金是根據貸款風險分類結果,對不同類別的貸款根據其內在損失程度或歷史損失概率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專項準備金由于不具有資本的性質,不能計入資本基礎,同時在計算風險資產時,要將已提取的專項準備金作為貸款的抵扣從相應的貸款組合中扣除。
專項準備金反映的是貸款賬面價值與實際評估價值的差額,或者說反映的是貸款的內在損失,盡管在賬務上還沒有將這部分內在損失沖銷,但實際上專項準備金已經用于彌補目前貸款組合中存在的內在損失,不能再用于彌補銀行未來發生的其他損失,其性質與固定資產折舊相同。因此,專項準備金不具有資本的性質。
(3)特別準備金。特別準備金是針對貸款組合中的特定風險,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貸款損失準備金。特別準備金與普通準備金和專項準備金不同,特別準備金不是商業銀行經常提取的準備金。只有遇到特殊情況,商業銀行才計提特別準備金。比如,國家出現政治動蕩、經濟或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影響到該國公司的貸款償還能力,那么,銀行就可以對該國的全部貸款按一定比例計提特別準備金。特別準備金是按照貸款內在損失計提專項準備金基礎之上計提的。
19. B, D
項是關注類貸款具有的特征;C、E兩項是可疑類貸款具有的特征。
20. C, D, E
貸款項目的相對收益水平是決定貸款項目盈利能力的根本因素,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貸款利率水平、行業收益水平和貸款項目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