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商業銀行對于應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計算,建立在對貸款整體分析的基礎上。()
2.只有執行了審慎的貸款分類制度,才能計提充足的貸款損失準備金。()
3.歷史成本法的缺點是主觀性太強,核查困難。()
4.貸款分類有助于銀行識別已經發生但尚未實現的風險。()
5.普通準備金完全不允許計入商業銀行資本基礎的附屬資本。()
6.損失類貸款意味著貸款已不具備或基本不具備作為銀行資產的價值。()
7.在擔保的問題上,銀行應當重點考慮擔保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8.生產轉換周期以資金開始,以產品結束。()
9.從銀行角度來講,資產轉換周期包括生產轉換周期和資本轉換周期兩個方面。()
10.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的問題,依靠其正常經營收入已無法保證足額償還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的貸款稱為可疑類貸款。()
11.對于大額的次級類貸款,如果可能的還款來源還包括融資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則應該從其貸款組合中區別出來,逐筆計算應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金。()
12.根據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的充足性原則,商業銀行所保持的準備金水平都應與其當天貸款的內在損失相等。()
13.對于大額的可疑類貸款,應該按照該類貸款歷史概率確定一個計提比例,實行批量計提。()
14.根據審慎會計原則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時,不能提前使用未來的收益。()
15.對于可疑類貸款,貸款的損失比率基本只與相關資產的變現價值與變現成本有關。()
16.對于一些金額小、數量多的貸款,可以采取批量處理的辦法計提準備金。()
17.一筆貸款發放以后馬上計算其凈現值,一定等于貸款本金。()
18.生產轉換周期是通過資本轉換周期來完成的。()
19.如果貸款發放后馬上計算其凈現值,貸款凈現值不可能超過貸款本金。()
20.在分析抵押品變現能力和現值時,如果抵押品沒有市場,則銀行可參照同類抵押品的市場價格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