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環境
銀行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其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經濟發展中的投融資需求和服務性需求。經濟環境構成銀行運行的基礎條件和背景,經濟發展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銀行經營狀況。
1、宏觀經濟運行:
宏觀經濟狀況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狀況和前景等方面。
宏觀經濟狀況 | 對銀行的影響 |
經濟發展水平 | 決定了銀行的資金實力、業務種類和經營范圍。 |
經濟發展狀況和前景 | 影響經濟主體的收入、資產價值和對未來的信心,從而對銀行的經營管理產生直接影響。 |
宏觀經濟發展目標 | 衡量指標 | 指標釋義 |
經濟增長 | 國內生產總值 | GDP: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以市場價格表示的產品和勞務總值。區分國內生產(常住居民生產)和國外生產。 |
充分就業 | 失業率 | 指勞動力人口(年齡在16歲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全體)中失業人數所占的百分比。我國公布的是城鎮登記失業率(根據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人數統計城鎮失業人數)。 |
物價穩定 | 通貨膨脹率 | 常用指標有消費者物價指數(使用最多)、生產者物價指數、國內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按當年不變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與基年的比率)。 |
國際收支平衡 | 國際收支 | 包括經常項目(反映一國的貿易和勞務往來狀況,是最具綜合性的對外貿易指標)和資本項目(集中反映一國同國外資金往來的情況,反映一國利用外資和償還本金的執行情況)。 |
(2)經濟周期
又稱經濟循環或商業循環,是指經濟處于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周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循環往復的一種現象。
分為四個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
經濟波動的周期性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一般來說,如果經濟處于繁榮時期,銀行業整體的經營狀況就會比較好,如果經濟處于嚴重的衰退之中,銀行業整體上也難以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