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利息與利率
一、利息和利率的概念
利息是指在信用關系中債務人支付給債權人的報酬,也就是資金的價格。
利息伴隨著信用關系的發展而產生,是從屬于信用活動的經濟范疇。從本質上看,利息是剩余產品價值的一部分;利息反映所處生產方式的生產關系。
利息率是一定時期內利息收入同本金之間的比率,它是計量借貸資本增值程度的數量指標。
二、利息率的主要種類
(一)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
(二)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
(三)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
基準利率通常是由一個國家中央銀行直接制定和調整、在整個利率體系中發揮基礎性作 用的利率,在市場經濟國家主要指再貼現利率。
市場利率通常是指借貸雙方在金融市場上通過競爭所形成的反映一定時期金融市場貨 幣供求關系的利率。
(四)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區別:名義利率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對利息的影響,而實際利率考慮通貨膨脹風險因素的補償。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實際利率是不易被直接觀察到的,反映借款成本和貸款收益的是實際利率而不是名義利率。
(五)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門或中央銀行根據國家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需要所確定 和調整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一個國家或地區銀行公會(同業協會)等金融機構行業組織所確定的利率。 另外根據不同標準,利率還可分為國際利率和國內利率、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等。
(六)另外根據不同標準,利率還可分為國際利率和國內利率、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等。
三、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指在市場經濟中,利率水平及其結構由經濟主體自主決定的過程。
利率市場化形成機制至少應包括以下相互聯系的組成部分:一是市場基準利率體系,二是以 中央銀行政策利率為核心的利率調控機制,三是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市場定價能力和利率風險 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