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是從標的資產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其價值依賴于基本標的資產的價值。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種類
1.按照基礎衍生工具劃分
股權衍生工具以股票或股票指數為基礎的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貨等。
貨幣衍生工具以各種貨幣為基礎的金融衍生工具,如遠期外匯合約、外幣期權等
利率衍生工具指以利率為基礎的金融衍生工具,如遠期利率協議。
2.特征
(1)可復制性。只要掌握了衍生工具的定價和復制技術,可以隨意的分解、組合,按照不同的市場參數設計成不同的產品;
(2)杠桿特性。允許采用保證金交易,進行名義金額超過保證金幾十倍的金融衍生交易。產生以小搏大的杠桿效應。
3.金融衍生品的市場功能
(1)轉移風險。通過該交易可以對持有的資產頭寸進行風險對沖;
(2)價格發現。根據各種市場信號和價格預測,在大量交易基礎上,可以發現基礎資產的價格;
(3)提高交易效率。通常,衍生品的交易成本低于標的資產的交易成本。同時流動性也強;
(4)優化資源配置。金融衍生品市場擴大了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范圍和基礎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二)金融衍生品市場
金融衍生品市場包括四個子市場:金融遠期市場、金融期貨市場、金融期權市場和金融互換市場
1.金融遠期合約
金融遠期合約是指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一確定時間,按確定的價格買賣一定數量某種金融工具的合約。
(1)優點:規避價格風險。在生產周期比較長的現貨交易中,未來價格波動大。遠期合約可以為買賣雙方控制價格不確定,從而鎖定成本。
(2)缺點:①非標準化合約。不變于流通;②柜臺交易。不利于統一價格;③沒有履約保證,當價格變動對一方不利時,違約風險較高。
2.金融期貨
金融期貨合約是指協議雙方同意在約定的將來某個日期,按約定的條件買入或賣出一定標準數量的金融工具的標準化合約協議。
(1)特征:
①標準化合約。商品品種、品質、數量、交貨時間、地點等標準化。
②對沖方式履約,大多到期前進行平倉,很少實物交割。
③合約履行有期貨交易所或結算公司提供擔保。
④合約的價格有最小變動單位和浮動限額。
(2)期貨交易的主要制度
①保證金制度。合約價值的5-10%保證金,用于結算和保證履約。
②每日結算制度。又稱逐日盯市。當日結算盈虧、保證金、手續費和稅金,并劃撥相應款項。
③持倉限額制度,規定客戶持有的最大投機風險頭寸。
④大戶報告制度,重點監控大戶操作,防止操縱價格。
⑤強行平倉制度。強行平倉的情形:會員結算準備金額小于零并未及時補足時;持倉量超過限額規定時;違規交易受強行平倉處罰時等。
3.金融期權
金融期權實際上是一種契約,它賦予持有人在未來一定的時間內按雙方約定的價格,買賣一定數量某種金融資產權利的合約。
(1)金融期權要素
①基礎資產,或標的資產;
②期權的買方,期權多頭,支付期權費,獲得權利;
③期權賣方,期權空頭,獲得期權費,承擔相應的義務;
④執行價格,雙方行使權利的價格;
⑤到期日,期權的最后有效日期,又叫行權日;
⑥期權費,為獲得期權合約所賦予的權利而支付的費用。
(2)金融期權的分類
①按照對價格的預期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
②按行權日不同分為: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
③按基礎資產的性質分為:現貨期權和期貨期權。
(3)期權交易的策略
金融期權有四種交易策略:
買進看漲期權(預期價格上漲)

收益特性:
C-期權費;X-執行價格;P-市場價格
買方的收益=(P-X)-C (P≥X)
買方的虧損=C (P<X)

圖形:

②賣出看漲期權(預期價格上漲)
收益特性:
賣方的收益= C (最大收益) (P≥X)
賣方的虧損=(X-P)-C (可能無限) (P<X)
圖形:

③買進看跌期權(預期價格下跌)
收益特性:
C-期權費;X-執行價格;P-市場價格
買方的虧損= C (P>X)
買方的收益=(X-P)-C (P≤X)

④賣出看跌期權(預期價格下跌)
收益特性:
C-期權費;X-執行價格;P-市場價格
賣方的虧損=(X-P)-C (P>X)
賣方的收益= C (P≤X)

4.金融互換
互換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當事人,按照商定的條件,在約定的時間內,相互交換等值現金流的合約。包括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
互換交易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和信用風險:
(1)為達成交易,必須找到交易對手;
(2)互換合約不能單方面終止或更改
(3)沒有人提供履約保證
【例題】協議雙方同意在約定的將來某個日期,按約定的條件買入或賣出一定標準數量的金融工具的標準化合約的是( )。
A.金融遠期合約 B.金融期貨合約
C.金融期權合約 D.金融互換合約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A金融遠期合約是指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一確定時間,按確定的價格買賣一定數量某種金融工具的合約。通常是非標準化的;
B金融期貨合約是指協議雙方同意在約定的將來某個日期,按約定的條件買入或賣出一定標準數量的金融工具的標準化合約協議;
C金融期權實際上是一種契約,它賦予持有人在未來一定的時間內按雙方約定的價格,買賣一定數量某種金融資產權利的合約;
D互換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當事人,按照商定的條件,在約定的時間內,相互交換等值現金流的合約。
五、外匯市場
(一)外匯市場概述
1.概念
外匯是一種以外國貨幣表示或計值的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包括自由兌換的外國貨幣、外幣支票、匯票、本票、存單等。廣義的還包括外幣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等。
2.外匯市場的特點
(1)空間的統一性。由于各國外匯市場都用現代化的通訊技術進行交易,相互之間聯系非常緊密,形成了一個統一的世界外匯市場。
(2)時間的連續性。世界上的各個外匯市場在營業時間上相互交替,形成一種前后繼起的循環作業格局。
(3)世界上主要的外匯市場:倫敦、紐約、東京、蘇黎世、新加坡、香港、法蘭克福等。
3.外匯市場的功能
(1)充當國際金融活動的樞紐。國際金融活動只有通過外匯市場上的外匯買賣才能順利進行。
(2)形成外匯價格體系,通過公開的競價和報價方式,形成外匯的市場價格。
(3)調劑外匯余缺,調節外匯供求。
(4)實現不同地區間的支付結算。
(5)運用操作技術規避外匯風險。
(二)外匯市場的交易機制
外匯市場的交易分為三個層次:
1.商業銀行與客戶
銀行為賺取差價
2.商業銀行之間
為規避風險和投機套利
3.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為匯率干預和外匯儲備調整。
【例題】為穩定匯價,當外匯市場的外匯供給持續小于需求時,中央銀行( )。
A.不必干預外匯市場 B.應在外匯市場上買進外匯
C.應在外匯市場上賣出外匯 D.應在外匯市場投機獲利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中央銀行進行匯率干預的目的是保持匯率的穩定。而不是為了賺錢。實時買賣外匯保持供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