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建筑消防性能化設計方法與技術要求
考點 消防性能化設計的范圍
詮釋
設計范圍 |
適應情形 |
能進行消防 能化設計 |
(1)超出現行國家消防技術標準適用范圍的 |
不能進行消防 性能化設計
|
(1)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現行國家消防技術標準強制性條文規(guī)定的 |
考點 建筑消防性能化設計的步驟
詮釋
考點 用于分析計算結果的判定準則
詮釋
1.人員生命安全判定準則
火災對人員的危害主要來源于火災產生的煙氣,主要表現在煙氣的熱作用和毒性方面,另外對于疏散而言,煙氣的能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在分析火災對疏散的影響時,一般從溫度、毒性氣體的濃度、能見度等方面進行討論。通常情況下人員疏散安全判據指標見下表。
項目 |
人體可耐受的極限 |
能見度 |
當熱煙層降到2m以下時,對于大空間其能見度臨界指標為10m |
使用者在煙氣中疏散的溫度 |
2m以上空間內的煙氣平均溫度不大于180℃;當熱煙層降到2m以下時,持續(xù)30min的臨界溫度為60℃ |
煙氣的毒性 |
一般認為在可接受的能見度范圍內,毒性都很低,不會對人員疏散造成影響(一般C0判定指標為2500mg/L) |
注:表中指標來源于2006年1 2月《中國消防手冊》第三卷P726。
2.防止火災蔓延擴大判定準則
為減少火災時財產損失和降低對工作運營的影響,消防設計主要是通過采用一系列消防安全措施控制火災的大面積蔓延擴大來實現的。
3.鋼結構防火保護判定準則
火災下鋼結構破壞判定準則可分為構件和結構兩個層次,分別對應局部構件破壞和整體結構破壞。一般來說,其判定準則有下列三種形式:
(1)在規(guī)定的結構耐火極限時間內,結構或構件的承載力Rd應不小于各種作用所產生的組合效應Sm,即
Rd≥Sm
(2)在各種作用效應組合下,結構或構件的耐火時間td應不小于規(guī)定的結構或構件的耐火極限tm,即td≥tm
(3)火災情景下,結構極限狀態(tài)時的臨界溫度Td應不小于在規(guī)定的耐火時間內結構所經歷的最高溫度Tm,即Td≥Tm
上述三個要求在本質上是等效的,進行結構抗火設計時,滿足其一即可。
相關推薦:
2014年消防安全技術綜合能力預測試題(5套)
2014年《消防安全技術綜合能力》全真模擬卷(8套)
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試題庫2000題
2014年注冊消防工程師網校預報名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