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代表沈從文藝術創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說是()
A.《蕭蕭》
B.《湘西》
C.《邊城》
D.《長河》
2.《箱子巖》一文重點描寫了大端陽節什么場面()
A.獅子舞
B.社戲
C.燈會
D.賽龍舟
3.《箱子巖》一文中所描寫的跛腳什長是一個什么形象()
A.兵痞
B.平民
C.打漁人
D.槳手
二、填空題
1.《箱子巖》一文選自___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散文。描寫了作者__________的見聞。
2.在《箱子巖》中作者呼喚精神。
3.在《箱子巖》一文中,作者寫道:“然而從整個說來,這些人生活卻仿佛同__________已經融合,很從容地各在那里盡其__________,與其他__________一樣,惟有在__________中放射,分解”。
三、分析題
閱讀作品片段,并回答下列問題: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過大端陽節。箱子巖洞窟中最美麗的三只龍船,早被鄉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狹而長,船舷描繪有朱紅線條,全船坐滿了青年槳手,頭腰各纏紅布。鼓聲起處,船便如一只沒羽箭,在平靜無波的長潭中來去如飛。河身大約一里路寬,兩岸皆有人看船,大聲吶喊助興。且有好事者,從后山爬到懸崖頂上去,把“鋪地錦”百子鞭炮從高巖上拋下,盡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團團五彩碎紙云塵,彭彭彭彭的鞭炮聲與水面船中鑼鼓聲相應和。引起人對歷史回溯發生一種幻想,一點感慨。”
1.在這一片段中作者著重描寫的場面是什么?
2.劃分這一片段的場面描寫層次。
3.聯系全文,請說明這段場景描寫的作用如何?
參考答案:
—、1.C2.D3.A
二、1.《湘行散記》,游記,相隔15年兩次游覽箱子巖
2.賽龍舟
3.“自然”,性命之理,無生命物質,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
三、1.五月十五,大端陽節的賽龍舟場面。
2.這一片段的場面描寫可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從“那一天”到“在平靜無波的長潭中來去如飛”),正面描寫三只龍船上的青年槳手的動作。第二個層次(從“河身……”到“有一點感悟年”)側面寫觀眾吶喊助威。
3.這一場面描寫起到了烘托和對比的手法。
考點試題推薦:2015年成人高考大學語文議論文考點及試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