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考試中,稅法部分一直占據很重要的位置,考生們不僅要理解公式概念,還要掌握其計算應用。為幫助考生們系統掌握稅法計算考點相關知識,233網校以教材為基礎,歸納編寫了稅法計算公式專題,記得添加收藏~
一、增值稅
(1)一般計稅方法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上期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
銷項稅額=不含稅銷售額×適用稅率(13%、9%、6%)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銷售額=全部價款+價外費用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
(2)進口貨物——應納稅額=組價×稅率
①不征收消費稅:組價=關稅完稅價格+關稅
②征收消費稅:組價=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3)小規模納稅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3%)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征收率)
(4)納稅人銷售使用過物品和舊貨
(5)個人銷售住房
二、消費稅
三、企業所得稅(結合扣除限額掌握)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注意】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四、個人所得稅
1、居民個人綜合所得=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3險1金)-專項附加扣除-法定其他費用扣除
其中:
法定其他扣除包括:
①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
②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注意】自2017年7月1日起,對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
專項附加扣除:(下圖來自2020年教材P202)
2、【2020年新增】扣繳義務人對居民個人綜合所得預扣預繳個稅的計算
(1)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并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2)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具體預扣預繳方法如下:
①收入額的確定: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
【注意】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70%計算。
②費用的扣除: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20%計算。
③每次的確定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 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④預扣率的確定: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40%的超額累進預扣率,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預扣率。
⑤稅額的計算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3、財產租賃所得的稅額計算:
【注意】每次收入額=月租金(原始收入)-繳納稅費-修繕費用(800/月為限)
4、財產轉讓所得的稅額計算:應納稅額=(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20%
5、偶然所得的稅額計算: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20%
6、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征稅規定: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相關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
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 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五、小稅種
1、房產稅稅率及應納稅額計算
2、契稅稅率、計稅依據及應納稅額的計算
3、土地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算增值額:增值額=房地產轉讓收入-扣除項目金額
(2)算增值率:增值率=增值額÷扣除項目金額×100%
(3)確定適用稅率:用增值率,去土地增值稅稅率表中找適用稅率。
(4)算應納稅額:土地增值稅應納稅額=增值額×適用稅率-扣除項目金額×速算扣除系數
【MR.H學習提示】掌握P238例題6-7(一個分號一個扣除項目)
4、城鎮土地使用稅年應納稅額=實際占用應稅土地面積(平方米)×適用稅額
5、車船稅法:
乘用車、摩托車和商用客車應納稅額=輛數×適用年基準稅額
貨車、專用作業車、輪式專用機械車應納稅額=整備質量噸位數×適用年基準稅額(掛車按照貨車稅額的50%計算)
機動船舶的應納稅額=凈噸位數×適用年基準稅額
拖船、非機動駁船的應納稅額=凈噸位數×機動船舶適用年基準稅額×50%
游艇的應納稅額=艇身長度×適用年基準稅額
6、印花稅法
應納稅額=計稅金額×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憑證件數×固定稅額(5元)【權利、許可證照(不動產權證、營業執照、商標注冊證、專利證)】
7、資源稅
銷售額=全部價款+價外費用
【注意】①不包括收取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和運雜費用;②運雜費用:例運輸、建設基金、裝卸、倉儲、港雜費用。
銷售洗選煤:應稅煤炭銷售額=洗選煤銷售額×折算率
原礦和精礦銷售額的換算:
(1)征稅對象是原礦,納稅人銷售精礦:原礦銷售額=精礦銷售額×折算率
(2)征稅對象是精礦,納稅人銷售原礦:
①轉化那部分的:精礦銷售額=原礦銷售額×換算比
②直接就是精礦的銷售額
8、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
應納稅額=(實納增值稅+實納消費稅)×適用稅率
9、環境保護稅
應稅大氣污染物的應納稅額=污染當量數×具體適用稅額;
應稅水污染物的應納稅額=污染當量數×具體適用稅額;
應稅固體廢物的應納稅額=固體廢物排放量×具體適用稅額;
應稅噪聲的應納稅額=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分貝數對應的具體適用稅額。
10、車輛購置稅:應納稅額=計稅依據 × 10%
11、耕地占用稅:應納稅額=實際占用耕地面積(平方米)×適用定額稅率
12、煙葉稅:應納稅額=煙葉收購金額×稅率=煙葉收購價款×(1+10%)×稅率
13、船舶噸稅:應納稅額=應稅船舶凈噸位×適用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