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無效民事行為的是( )。
A、廠長王某惡意串通財務科科長李某,將企業資金轉移到其個人賬戶
B、6歲的月月用壓歲錢購買價值200元的化妝品
C、張某用刀威脅李某,在此情況下,李某開具一張10萬元的欠條給張某
D、張某將自己的房屋低價轉讓給甲公司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無效民事行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無效民事行為包括以下幾種:(1)無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3)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4)受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5)乘人之危所為的單方民事行為;(6)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為;(7)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8)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D項不屬于無效民事行為的情形。
12.甲向首飾店購買白金項鏈1條,標簽表明該項鏈為“純白金項鏈”,后經鑒定實為贗品。甲遂多次與首飾店交涉,歷時一年零六個月,未果。現以甲欲欺詐為由訴至法院申請行使撤銷權。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不能行使撤銷權,因已超過行使撤銷權的1年期間
B、甲可以行使撤銷權,因首飾店主觀上存在欺詐故意
C、甲不能行使撤銷權,因不屬于可撤銷的民事行為
D、甲可以行使撤銷權,因未過2年訴訟時效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點是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首飾店將贗品標為“純白金項鏈”,構成欺詐,屬于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但甲的撤銷權不能獲得支持,因為自知道可撤銷事由起超過1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13.張某的單位今年新蓋一批房屋,張某估計自己可以分到一套兩居室。于是張某先按照房屋面積買了一些地毯,擬鋪在新居中。但最后張某未能分到該兩居室,則張某購買地毯的行為( )。
A、是無效行為,因為張某購買地毯的動機沒有實現,其意思表示不真實
B、是可撤銷行為,因為張某購買地毯的目的存在重大誤解
C、是無效行為,因為該行為雖有誤解但意義不是重大的
D、是有效行為,因為該行為的效力與單位分房之間沒有內在聯系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可撤銷民事行為。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但對于“動機的錯誤認識”一般不構成重大誤解。本題中張某的誤解屬于“動機誤解”,不為重大誤解,該購買地毯的行為有效。
1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被代理人出具的授權委托書授權不明的,應當由( )。
A、被代理人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不負責任
B、代理人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被代理人不負責任
C、被代理人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D、先由代理人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無法承擔責任的,由被代理人承擔責任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授權委托書授權不明的處理。授權委托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15.某公司老板與其職員簽訂勞動合同時附加如下條款:若該職員在本公司工作滿一年,則加薪5%。則該行為屬于()的法律行為。
A、附延緩條件
B、附解除條件
C、附生效期限
D、附解除期限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附條件的法律行為。本題雖然有“1年”的時間約定,但本題不是附期限的法律行為。因為附期限的法律行為的期限是必然到來的事實,這與附條件的法律行為所附的條件不同。該職員是否能在該公司工作滿一年,是不確定的,不屬于必然到來的事實。
指南:報名時間 | 報名條件 | 考試科目 | 薪資待遇 | 通過率 | 科目搭配 | 考試教材 | |
會計:講義/模擬題/選擇題 | 稅法:講義/模擬題/選擇題 | 審計:講義/模擬題/選擇題 | 過關秘籍 | ||||
經濟法:講義/模擬題/講師 | 財務成本管理:講義/模擬題 |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講義/模擬題/選擇題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