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計理論基礎發生變化。網絡時代帶來會計環境的變化,對會計假設和會計要素等基礎理論帶來極大沖擊。①關于會計主體假設。隨著網絡技術的成熟,電子商務將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據估計今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量將達到250億美元,到2010年將猛增到4500億美元以上。通過全球性的聯網作業,簡化貿易流程,改善物流系統,經濟組織的結構和功能都具有極強的能動性。會計主體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變化之中,其形式可能只是一個“虛擬公司”,“虛擬公司”使企業的空間范圍能夠根據迅速變化的市場靈活地重構和分合,從而使會計主體具有可變性,并使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增添新的涵義。②關于持續經營假設。網絡經濟時代,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借助網絡相互聯合起來完成一個項目,當項目完成之后,企業就會立即解散,企業合并、重組、破產等情況屢見不鮮,持續經營有名無實。③關于會計分期假設。傳統會計分期假設,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則的約束,只能提供人為的分期報告,這樣使得會計信息及時性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削弱了報告信息的相關性。電子聯機實時財務報告的出現,正好彌補了傳統人工會計信息的這一局限性,分期報告的形式也會發生實質性變化,用戶可以隨時獲取企業任一時期、任一時點的會計報告,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將得到統一。④關于貨幣計量假設。在網絡化社會,許多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也將隨之消失,電子商務使得企業的購銷活動更為便捷,同時網上收付使國際資本的流動加快,財務主體面臨的貨幣風險增加,非貨幣信息和非歷史成本信息將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需要進一步完善貨幣的計量假設。⑤關于會計要素。現行財務會計把會計要素分為六類,其目的是使會計信息系統化,但使許多會計數據在分類、加工、匯總過程中失去了其本身的涵義。在網絡時代,信息加工的速度和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會計要素將呈現進一步細化的趨勢,可以更加準確地反映企業的資金運動狀況,并且有可能對傳統的會計要素進行全盤修正。
2.會計手段產生革命性變化。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使得獲取會計信息已無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電子聯機實時財務報告將廣泛應用,會計手段將發生革命性變化。會計信息的載體由紙張變為磁介質和光電介質,這種替代從根本上消除了信息處理過程中對信息分類、加工和利用等技術的限制,利用同一基礎數據便可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信息的加工和利用。會計信息的計算工具將是具有高速運算能力的電子計算機,會計數據一次錄入后可多次使用,其時效性、可靠性和準確性大大提高。會計信息的傳輸手段由紙介質的憑證、賬簿、報表的人工遞送變為電子網絡傳輸,企業內部網和Intemet的出現為會計信息的及時收集、報告和傳輸提供了技術基礎。
3.會計人員參與管理的職能進一步拓展。傳統手工操作條件下,會計人員只能忙于應付核算,網絡時代將全面改變其工作和生活方式,實現由核算型會計向核算管理型會計的轉變,為會計在管理領域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建立包括事前的預測決策、事中的監控核算和事后的分析考評在內的會計信息系統。會計人員要具備從事這方面工作的能力,不僅要有深厚的業務知識,而且要懂得如何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和利用網絡,對網絡上的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做出正確的分析和決策。
4.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內涵出現新的特點。網絡會計所使用的技術手段和組織結構與手工會計系統不同,有形記錄大大減少,憑證、經濟事項的說明、賬簿等大多要依賴計算機方可錄入、閱讀和查詢,在這種情況下,對數據輸入處理和輸出等的控制顯得更加重要。傳統手工操作下的內部控制制度已失去作用,為了系統的安全可靠,及時準確地提供會計信息,必須高度重視網絡系統管理制度和程序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防止電子數據處理部門的人員同時具有授權任何業務事項的可能,同時注意提高會計人員的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