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某建設工程項目,在決策階段,相關人員發現本項目存在若干風險,其中一些風險可以采用投保的方式進行轉移,保費大約需要40萬元。但是決策層認為,當前市場投資前景很好,于是決定風險自留,僅支出8.6萬元對其中一小部分發生概率較大的風險進行了投保,將節省下來的保險費用作投資,以期取得較多的投資回報。在預計的工程施工期間,發生建筑材料、勞動力大幅度漲價的可能性較大,對此,決策層決定在日后與施工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采用固定總價合同的形式,以規避該風險。對于本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一部分風險,決策層決定采用風險回避的對策;此外,對于本工程施工階段的某些風險,決策層認為有必要建立損失控制計劃系統。
1)文中所述,建設單位決策層決定風險自留的做法是否合適?為什么?
正確答案:建設單位決策層決定風險自留的做法合適。
建設單位判斷當前市場投資前景很好,這就意味著保險費的機會成本很大,可以采取風險自留,將保險費作為投資,以取得較多的投資回報,即使今后自留風險事件真的發生了,增加的投資回報也可用于彌補其造成的損失。
2)計劃性風險自留的適用條件包括哪些?
正確答案:計劃性風險自留至少要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才應予以考慮:(1)別無選擇;(2)期望損失不嚴重;(3)損失可準確預測;(4)企業有短期內承受最大潛在損失的能力;(5)投資機會很好(機會成本很大);(6)內部服務優良。
3)決策層決定在日后與施工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采用固定總價合同的形式,以規避漲價風險的行為屬于什么種類的風險對策?
正確答案:這一行為屬于非保險風險轉移的風險對策。
4)風險回避對策有什么缺陷?
正確答案:風險回避對策的缺陷在于:(1)回避一種風險可能產生另一種新的風險;(2)回避風險的同時也失去了從風險中獲益的可能性;(3)回避風險可能不實際或不可能;(4)風險回避是一種消極的風險對策。
5)就施工階段而言,損失控制計劃系統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正確答案:就施工階段而言,損失控制計劃系統應當包括:(1)預防計劃(又稱安全計劃);(2)災難計劃;(3)應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