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級經濟師金融專業章核心考點
- 第4頁:第四節 貨幣供給的概念及其決定因素
- 第5頁:第五節 貨幣均衡
第四節 貨幣供給的概念及其決定因素
一、貨幣供給的概念和口徑
1.貨幣供給與貨幣供給量
(1)貨幣供給
貨幣供給是經濟活動中貨幣投入、創造和擴張(收縮)的過程,是指一國經濟體系中的銀行體系通過其自身的業務活動向社會生產生活領域提供貨幣的全過程。從報考來看,貨幣供給是銀行系統向經濟活動提供貨幣的過程;從靜態來看,貨幣供給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貨幣量,即貨幣供給量。
(2)貨幣供給量
某一時間點上由各經濟主體持有的由銀行提供的債務總量。
2.貨幣供給的口徑
(1)貨幣供給層次的劃分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和公布暫行辦法》規定:貨幣供應量是一國在某一時間點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總和,一般表現為金融機構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等負債,即除金融機構和財政之外,企業、居民、機關團體等經濟主體的金融資產。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貨幣供給層次劃分口徑,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分為三個層次:
M0=流通中現金;
M1=M0+單位活期存款;
M2=M1+準貨幣(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例1.8】按流動性的強弱,可以將現代的貨幣供應量大致劃分為三個層次,其中M1=M0+( )。
A.現金貨幣
B.短期信用工具
C.活期存款以外的其他存款
D.活期存款
【答案】D
【解析】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貨幣供給層次劃分口徑,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分為三個層次:①M0=流通中現金;②M1=M0+活期存款;③M2=M1+準貨幣(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二、決定貨幣供給的因素——銀行信貸收支和國家財政收支
1.銀行信貸收支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銀行信貸包括中央銀行信貸調控和商業銀行信貸。
(1)商業銀行信貸收支與貨幣供給的關系
商業銀行信貸收支是貨幣供給的總閘門和調節器。商業銀行具有創造信用(貨幣)的職能。
(2)中央銀行信貸調控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中央銀行并不直接向社會提供貨幣供應量,它向社會提供貨幣供應量主要通過中央銀行信貸調控,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進而影響貨幣供給。
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信貸能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①中央銀行調整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貨幣供應量減少。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
【例1.9】如果其他情況不變,中央銀行提高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會導致( )。[2009年真題]
A.貨幣供應量增加
B.貨幣供應量減少
C.外匯儲備增加
D.外匯儲備減少
【答案】B
【解析】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法定準備金存款增加,超額準備金存款減少。由于法定準備金存款商業銀行不能動用,而超額準備金是商業銀行可以自由運用的信貸資金,因此,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信貸能力降低,貸款與投資能力降低,因而貨幣供應量減少。
②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發放和收回貸款(包括再貼現)
央行對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
央行對商業銀行收回貸款——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貨幣供應量減少。
③中央銀行調整與控制其黃金、外匯儲備
央行增加黃金、外匯儲備時,無論黃金與外匯來自商業銀行還是企業,都會增加其超額準備金。
④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買賣有價證券
央行從商業銀行買進證券——增加其超額準備金存款。
商業銀行從央行買進證券——減少其超額準備金存款。
【例1.10】如果其他情況不變,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賣出有價證券,貨幣供應量將( )。[2013年真題]
A.減少
B.增加
C.不變
D.先增后減
【答案】A
【解析】當中央銀行從商業銀行買進證券時,中央銀行直接將證券價款轉入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賬戶,直接增加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存款,提高商業銀行信貸能力和貨幣供應能力。反之,如果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買進證券,則情況相反。
2.國家財政收支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1)國家財政收支引起銀行信貸相應收支(即國收銀減、國支銀增)
財政收入增加,商業銀行存款劃撥給央行后,商業銀行存款減少,央行財政金庫存款增加,央行的信貸收入和信貸資金增加。
財政支出增加,央行財政金庫存款減少,央行的信貸支出和信貸資金可用數額減少,因為劃撥給了商業銀行,所以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增加。
(2)不同財政收支狀況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不同
財政收支必然引起相應信貸收支,但并非一切財政收支都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變化。財政收支能否引起貨幣供應量的變化,關鍵在于財政收支的具體情況。不同的財政收支狀況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各不相同。具體如表1-3所示。233網校
表1-3 不同財政收支狀況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
狀況 | 含義 | 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 |
財政收支平衡 | 意味著財政支出形成的貨幣購買力與形成財政收入的那部分已經進入流通領域的商品供給量也平衡 | 進入流通的商品構成與財政支出的貨幣購買力構成基本平衡,貨幣購買力就能夠正常實現,貨幣流通正常,對貨幣供應量無影響 |
財政收支結余 | 意味著財政支出形成的社會購買力小于財政收入代表的那部分已經進入流通的商品供給,其差額表現為一部分形成財政收入的已進入流通的商品滯留于商業部門,形成商品庫存積壓 | 如果銀行信貸規模不變,必然導致市場購買力需求不足,造成商業庫存積壓、市場疲軟,進而導致生產部門產品積壓,資金周轉困難,被迫縮減生產,導致生產滑坡,經濟出現不景氣現象。為了減緩和避免上述現象,就必須借助金融政策,調整銀行信貸收支,擴大信貸規模,增加貨幣供應量 |
財政收支赤字 | 意味著財政支出形成的貨幣購買力超過了財政收入代表的那部分已經進入流通的可供商品的價值,從而可能導致貨幣供應量大于流通中可供商品量,表現為流通中貨幣供應量過多 | ①如果采用財政方法彌補,如加強稅收監管,增加財政收入,這只是一部分原有貨幣供應量的等量轉移,不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或減少; ②如果采用信用方法彌補,如向銀行借款或透支銀行信貸資金或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導致銀行信用投放增加,從而導致貨幣供應量增加 |
【例1.11】其他條件一定時,財政結余使貨幣供應量( )。
A.增加
B.不變
C.減少
D.不確定
【答案】C
【解析】財政結余即財政收入大于財政支出,其意味著財政支出形成的社會購買力小于財政收入代表的那部分已經進入流通的商品供給,其差額表現為一部分形成財政收入的已進入流通的商品滯留于商業部門,形成商品庫存積壓。因此,在財政結余的情況下,其他條件一定時,貨幣供應量將減少,導致市場購買力需求不足。
點擊查看該系列筆記匯總:2016年初級經濟師金融專業核心考點匯總
相關推薦:
相關推薦
- 2016年初級金融核心考點匯總09-29
- 2016年初級金融第九章核心考點09-29
- 2016年初級金融第八章核心考點09-29
- 2016年初級金融第七章核心考點09-29
- 2016年初級金融第六章核心考點09-29
?γ??????? | ??? | ???/???? | ??????? | ???? |
---|---|---|---|---|
2017?????????????????? | ?????? | ??640 / ??280 | ![]() |
???? |
2017?????????????????????? | ?????? | ??640 / ??280 | ![]() |
???? |
2017????????????????????????????? | ???? | ??640 / ??280 | ![]() |
???? |
2017????????????????????????? | ??? | ??640 / ??280 | ![]() |
???? |
2017????????????????????????? | ???? | ??640 / ??28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