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級經濟師金融專業第八章核心考點
- 第1頁:節 金融風險概述
- 第2頁:第二節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第二節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一、商業銀行的監管歷程
1.資產負債管理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經營管理的原則要求,在資產與負債的數量、期限等方面,建立和運用各種比例關系,對資產和負債進行綜合管理,以達到資產負債結構平衡的一種方法和手段。1998年1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取消對貸款規模的控制,開始對商業銀行全面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
2.全面風險管理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總結各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基本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以風險為本的管理理念,使得以信用風險管理、市場風險管理、操作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風險管理體系開始在各國普遍實施。2003年4月起,中國銀監會開始對商業銀行實行全面風險管理。
二、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
1.信用風險的主要特點
信用風險的主要特點有:
①道德風險是形成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
②信用風險具有明顯的非系統性風險特征。
③信用風險缺乏量化的數據基礎。
④組合信用風險的測定具有一定難度。
2.信用風險監測指標
依照2006年1月1日起試行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核心指標》,信用風險監測指標包括不良資產率、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全部關聯、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等指標。
①不良資產率為不良資產余額與資產余額之比,一般不應高于4%;不良貸款率為不良貸款余額與貸款余額之比,一般不應高于5%。
②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為一家集團客戶授信總額與資本凈額之比,一般不應高于15%;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為一家客戶貸款總額與資本凈額之比,一般不應高于10%。
③全部關聯度為全部關聯客戶授信與資本凈額之比,一般不應高于50%。
④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為貸款實際計提損失準備與應提準備之比,一般不低于100%。
【例8.6】我國信用風險監測指標中的不良資產率一般不應高于( )。[2009年真題]
A.2%
B.4%
C.5%
D.8%
【答案】B
【解析】不良資產率為不良資產余額與資產余額之比,一般不應高于4%;不良貸款率為不良貸款余額與貸款余額之比,一般不應高于5%。
3.信用風險管理措施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提出,良好的信用風險管理至少包括以下四個方面:①建立適當的信用風險環境;②在健全的授信程序下運營;③保持適當的授信管理、計量和監測程序;
④確保對信用風險的充分控制。
4.不良貸款管理
(1)不良貸款的概念
不良貸款指由于借款人到期無法正常履行償還責任,給銀行帶來一定經濟損失的貸款。
(2)不良貸款的分類
1998年后,我國對銀行業貸款分類逐步實施“五級分類”法,即按照貸款風險程度的不同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類貸款、關注類貸款、次級類貨款、可疑類貸款和損失類貸款。其中后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其具體內容如表8-5所示。
表8-5 貸款的分類
貸款類別 | 核心定義 | |
正常類貸款 | 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 | |
關注類貸款 | 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 |
不良貸款 | 次級類貸款 | 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 |
可疑類貸款 | 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會造成較大損失 | |
損失類貸款 |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 |
(3)不良貸款管理需遵循的原則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管理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①經濟原則;②內部制衡原則;③統一原則;④可比原則。
(4)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工作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不良貸款管理的組織架構、不良貸款識別與分類、不良貸款監測和分析、不良貸款評估和處置、不良貸款責任認定和處理等內容。
三、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
1.市場風險的主要特點
市場風險具有明顯的系統風險特征。
市場風險相對于信用風險等而言,數據更為充分,更適于采用量化技術加以分析與控制。
2.市場風險的衡量指標
市場風險指標衡量商業銀行因匯率和利率變化而面臨的風險,包括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例和利率風險敏感度。具備條件的商業銀行可同時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險價值法和基本點現值法)衡量外匯風險。
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例(一般不應高于20%)=累計外匯敞口頭寸/資本凈額
利率風險敏感度=利率上升100個或200個基點對銀行凈值的影響/資本凈額
【例8.7】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例等于( )。
A.累計外匯敞口頭寸/資產余額×100%
B.累計外匯敞口頭寸/資本余額×100%
C.累計外匯敞口頭寸/資產總額×100%
D.累計外匯敞口頭寸/資本凈額×100%
【答案】D
【解析】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例為累計外匯敞口頭寸與資本凈額之比,一般不應高于20%。
3.市場風險的管理措施
評價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體系是否有效,風險管理能力是否足夠,應著眼于以下五個方面:
①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監控的有效性;
②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完善性;
③市場、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的有效性;
④內部控制和外部審計的完善性;
⑤適當的市場、風險資本分配機制。
四、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
1.主要特點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主要特點有:
①操作風險主要源于銀行業務操作,操作風險大多是銀行可控范圍內的內生風險,而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更多的是外生風險。
②對于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來說,存在風險與收益的一一對應關系,但這種關系并不一定適用于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損失在大多數情況下與收益的產生沒有必然聯系。
③操作風險包括許多不同的種類,如信息技術風險、欺詐風險等,使其成為很難界定的殘值風險,許多新的風險還會不斷歸并其中。
【例8.8】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主要特點有( )。[2009年真題]
A.很難界定殘值風險
B.屬于系統性風險
C.有充足完備的量化數據基礎
D.存在風險與收益的準確對應關系
E.大多是銀行可控的內生風險
【答案】AE
【解析】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主要特點有:①操作風險主要源于銀行業務操作,操作風險大多是銀行可控范圍內的內生風險,而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更多的是外生風險;②對于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來說,存在風險與收益的一一對應關系,但這種關系并不一定適用于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損失在大多數情況下與收益的產生沒有必然聯系;③操作風險包括許多不同的種類,如信息技術風險、欺詐風險等,使其成為很難界定的殘值風險,許多新的風險還會不斷歸并其中。
2.風險分類
按照風險發生的頻率和損失大小,巴塞爾委員會將操作風險分為七類:①內部欺詐;②外部欺詐;③雇傭合同以及工作狀況帶來的風險;④客戶、產品與業務活動帶來的風險;⑤有形資產損失。⑥經營中斷和系統錯誤;⑦涉及執行、交割和流程管理的風險。
3.操作風險管理措施
《操作風險管理和監管的良好作法》,明確了監管機構對操作風險的監管職責,指出銀行應建立三道防線應對操作風險。
(1)監管機構的任務
監管機構的任務有:①建立評估機制;②監管評估的范圍;③監管措施的制定;④鼓勵銀行持續改善內部管理。
(2)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
①業務條線管理。即明確各業務單位的人員在識別和管理銀行產品、服務和活動中的內在風險的責任。
②獨立的法人操作風險管理部門。其獨立性程度依據銀行的規模變動,其關鍵職責在于審查業務條線的投入與產出、銀行的風險管理、風險測度和報告系統。
③獨立的評估與審查。實施此類評估和審查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并保持獨立。
【例8.9】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不包括( )。
A.獨立的法人操作風險管理部門
B.業務條線管理
C.風險的識別預警
D.獨立的評估與審查
【答案】C
【解析】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包括:①業務條線管理,即明確各業務單位的人員在識別和管理銀行產品、服務和活動中的內在風險的責任;②獨立的法人操作風險管理部門,其獨立性程度依據銀行的規模變動,其關鍵職責在于審查業務條線的投入與產出、銀行的風險管理、風險測度和報告系統;③獨立的評估與審查,實施此類評估和審查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并保持獨立。
五、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1.流動性風險的主要特點
流動性風險有以下特點:
①流動性風險經常和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聯系在一起,是各種風險的終表現形式,是銀行業危機的直接原因;
②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復雜,涉及的范圍更廣,通常被視為一種多維風險;
③商業銀行必須隨時準備滿足即時的現金需求,流動性風險具有季節性和突發性。
2.流動性風險衡量指標
為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維護銀行體系安全穩健運行,近年來我國銀監會制定頒布了若干流動性監管的規定,主要有:
①2006年1月1日起試行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核心指標》規定的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狀況的風險管理指標。風險管理指標包括:流動性比例、核心負債比例和流動性缺口率。
②2009年10月28日發布《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初步從治理結構、管理政策和程序、內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統和信息披露五個方面入手,構建了我國銀行業流動性風險管理框架,同時引入了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分析、壓力測試、流動性應急計劃等工具,改進了流動性監控。
③2014年1月17日,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自2014年3月1日起實行,同時廢止《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
《辦法》對現行流動性分析指標進行梳理,分為以下幾類:
a.合規性監管指標:流動性覆蓋率、存貸比、流動性比例。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應當不低于100%。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應當不高于75%。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比例應當不低于25%。
b.用于分析、評估流動性風險的監測工具:資產負債期限錯配、融資來源多元化和穩定程度、無變現障礙資產、重要幣種流動性風險以及市場流動性等。
【例8.10】下列對合規性的監管指標說法錯誤的是( )。
A.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應當不低于100%
B.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比例應當不低于25%
C.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應當不高于75%
D.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應當不高于25%
【答案】D
【解析】合規性的監管指標規定: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應當不低于100%;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應當不高于75%;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比例應當不低于25%。
3.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措施
一般地,滿足和維持流動性的供給可以從資產、負債兩個方面進行:
①在資金配置中適當地安排庫存現金、中央銀行存款、同業存款等流動性強的資產,資產結構在期限上采取多元化,實施資產證券化等。
②通過臨時性借款方式籌集資金,采取負債多元化等措施,維持流動性供給。
點擊查看該系列筆記匯總:2016年初級經濟師金融專業核心考點匯總
相關推薦:
相關推薦
- 2016年初級金融核心考點匯總09-29
- 2016年初級金融第九章核心考點09-29
- 2016年初級金融第七章核心考點09-29
- 2016年初級金融第六章核心考點09-29
- 2016年初級金融第五章核心考點09-29
?γ??????? | ??? | ???/???? | ??????? | ???? |
---|---|---|---|---|
2017?????????????????? | ?????? | ??640 / ??280 | ![]() |
???? |
2017?????????????????????? | ?????? | ??640 / ??280 | ![]() |
???? |
2017????????????????????????????? | ???? | ??640 / ??280 | ![]() |
???? |
2017????????????????????????? | ??? | ??640 / ??280 | ![]() |
???? |
2017????????????????????????? | ???? | ??640 / ??28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