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某公司中標承建該市城郊結合交通改擴建高架工程,該高架上部結構為現澆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橋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寬17.5m,主線長720m,橋梁中心軸線位于既有 道路邊線。在既有道路中心線附近有埋深1.5m的現狀DN500自來水管道和光纖線纜,平面布置如圖4所示。高架橋跨越132m魚塘和菜地。設計跨徑組合為41.5+49+41.5m。其余為標準。跨徑組合為(28+28+28)m×7聯。支架法施工。下部結構為H型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臺(埋深在光纖攬下0.5m),承臺下設有直徑1.2m,深18m的人工挖孔灌注樁。

項目部進場后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處理”和“滿堂支架設計”兩個專項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處理”專項方案中,項目部認為在支架地基預壓時的荷載應是不小于支架
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結構物恒載的1.2倍即可,并根據相關規定組織召開了專家論證會,邀請了含本項目技術負責人在內的四位專家對方案內容
進行了論證,專項方案經論證后,專家組提出了應補充該工程上部結構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預壓荷載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導意見,項目部未按專家組要求補充該工程上部結構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預壓荷載驗算,只
將其他少量問題做了修改,上報項目總監和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審批時未能通過。
問題
1、寫出改工程上部結構施工流程(自箱梁鋼筋驗收完成到落架結束,混凝土采用一次澆筑法。)
2、編寫“支架地基加固處理”專項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支架地基加固處理”后的合格判定標準是什么?
4、項目部在支架地基預壓方案中,還有哪些因素應進入預壓荷載計算?
5、該項目中除了“DN500自來水管,光纖線纜保護方案”和“預應力張拉專項方案”以外還有拿些內容屬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范圍為上報專項方案,請補充。
6、項目部邀請了含本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在內的四位專家對兩個專項方案進行論證的結果是否有效?如無效請說明理由并寫出正確做法。
【參考答案】
1、該工程上部結構施工流程:鋼筋驗收→地基處理→搭設支架→安裝并調好底模、側模→
底、腹普通鋼筋綁扎及預應力管道設置→安裝內模→頂板普通鋼筋綁扎及預應力管道預設
→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養護→穿預應力筋束→張拉預應力→孔道壓漿→封錨→拆除模板→
落架。
或者:鋼筋驗收→地基處理→搭設支架→安裝并調好底模、側模→底、腹板普通鋼筋綁
扎及預應力管道設置→安裝內模→頂板普通鋼筋綁扎及預應力管道預設→穿預應力筋束→
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養護→張拉預應力→孔道壓漿→封錨→拆除模板→落架。
2編制“支架地基加固處理”專項方案的主要因素是:
(1)根據上部結構預應力箱梁的斷面尺寸及支架形式對地基的要求確定;
(2)支架穿越132m菜地和水塘區域,需要進行地基處理;
(3)區域內的管線需要進行重點保護。
3、本題考查對《鋼管滿堂支架預壓技術規程》(JGJ/T194-2009)的掌握情況。
《鋼管滿堂支架預壓技術規程》(JGJ/T194-2009)2.0.1 條規定:“支架基礎預壓:為檢
驗支架搭設范圍內基礎的承載能力和沉降狀況,對支架基礎進行的加載預壓”。
《鋼管滿堂支架預壓技術規程》(JGJ/T194-2009)4.1.6 條規定:“對支架基礎的預壓監測過程中,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應判定支架基礎預壓合格:各監測點連續24h的沉降量
平均值小于1mm;各監測點連續 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 5mm”。
參考答案:“支架地基加固處理”合格判定標準:
(1)地基承載力滿足現行標準的規定;
(2)地基沉降狀況滿足現行標準的規定——各監測點連續 24h 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
1mm;各監測點連續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4進入預壓荷載計算的因素還有:支架自重,模板重量,施工人員和機具行走、運輸荷載,澆筑混凝土產生的沖擊荷載,風雪荷載以及特殊季節施工保護措施的荷載。
5屬于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范圍未上報的專項方案還包括:模板支架工程,深基坑工程(承臺);人工挖孔樁工程;起重吊裝工程。
6論證結果無效。
理由:本項目參建單位人員不得以專家組專家身份參與方案論證,因此項目技術負責人作為專家參加論證錯誤,專家組應由5人以上單數符合專業要求的專家組成,本論證會只有4人,不符合要求。
正確做法:專項方案經論證后,專家組應當提交論證報告,對論證的內容提出明確的意見,并在論證報告上簽字。該報告作為專項方案修復完善的指導意見。
專項方案應經施工企業技術負責人簽字,并報總監和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簽字后實施。
考后熱點關注:
2016年一級建造師考試成績查詢時間成績管理規定
2016年一級建造師考試合格標準/合格分數線
2017一級建造師火熱報名中,先報先學!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