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應當加快施工招標機構的自身建設。
我國在工程建設方面推行招標投標雖然已經十幾年了,但至今仍是工程建設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工程招標投標具體操作方面的規定一直沒有系統地建立起來,與勘察設計、造價以及其它施工管理工作之間的關系一直沒有界定,中介代理機構一直沒有建立起來,這些問題與我國現行的工程建設行政管理體制有關。長期以來,工程招標一直沒有正式機構進行管理,開始是由相關的政府機關組成臨時機構,后來是由建設行政機關的有關科室和下屬單位組成臨時機構進行管理。近年來,工程建設領域里的腐敗現象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招標投標工作因而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各大中城市才普遍設立專門機構負責此項工作。工程招標機構自身建設薄弱,制約了工程招標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招標作為一種采購方式已經開始在全社會推廣。就工程建設而言,情況也是復雜的。一方面,工程招標不僅僅是工程施工的發包方式,工程勘察設計、設備采購、建設監理也需要招標投標,就是施工招標也包括工程發包、工程及勞務分包的發包,目前工程招標已經初步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特點;單就工程建設施工招標而言,它也包括一般工業民用建筑,航道、碼頭、鐵路、高速公路、大壩等專業工程,還有列入國家重點項目的大型建設工程,一個城市只設一個的工程招標中心以其現在的機構、設備和裝備,是無法適應的;另一方面,工程施工招標涉及面廣,政策性、技術性、經濟性都比較強,與施工隊伍、企業資質、從業資格、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工程造價等管理工作密切相關。
加強工程建設招標機構自身建設方面,一是要建立高層次、有權威的工程招標管理機構,擴大工程招標設施的規模,并且提高設施的技術裝備水平,不僅把工程施工發包納入工程招標中心,還要把建設監理、勘察設計、設備采購歸攏起來;不僅把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發包,還要把鐵路、公路、水電等專業工程納入工程招標中心;二是實行工程招標管理專業化,建立統一的招標服務機構,專門負責工程報建、信息發布、后勤服務等工作;建立分專業的招標管理機構,協調有關建設管理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能對工程招標進行監管;三是對工程招標的各個環節實行規范管理,包括招標信息披露、招標文件、現場踏勘、招標文件及設計圖紙答疑、評分標準、評委組成及其入選資格等,制定標準文本和規范性的操作要求。
在推行工程量清單招標方式的具體操作上,要積極穩妥、分步實施,不可急于求成。每向前走一步,有些配套條件滯|來源|考試|大|后一些是正常的,可以適當超前,但必須和所處的市場環境基本相適應。工程量清單招標方式是市場經濟長期發展的結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渡時期,它不可能一步到位,應當有若干個過渡性的模式。
5、必須加快市場中介組織的建設。
工程建設中介組織起步比較晚,盡管各地工程招標投標的有關法規、文件中陸續作出規定,要求不具備條件的業主必須委托中介代理機構代理招標事務,但至今既沒有出臺招標代理機構規范設立的規定,也沒有明確工程中介組織代理工程招標事務的具體辦法,更不可能充分發揮中介代理機構的重要作用。主要問題在于,我們對工程中介咨詢機構缺乏總體規劃。在建設監理機構資質管理規定中,規定建設監理單位可以從事招標代理、投資咨詢,也可以兼營工程造價咨詢;稍后出臺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資質管理文件中,也規定工程造價咨詢包括投資咨詢、招標代理、建設監理(工程預算和工程結算審核)。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的工程咨詢機構,對上述業務范圍更是無所不包。但是,這些規定對從事同一業務所要求具備的條件互不相同,對從事招標代理業務的行為如何監管、違法違規行為如何處理沒有統一的規定,甚至沒有作出規定。
由于建筑產品及其生產過程的特殊性,加上業主不可能熟悉建筑市場的體制、運規則和工程本身,它和承包商也就不可能是地位平等的市場主體。所以,工程中介代理機構在建筑市場中的作用至關重要。中介代理機構的業務范圍、資質條件、從業資格如何確定,如何規范設立,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招標代理與建設監理、造價咨詢有什么區別,能不能重新歸并,減少不必要的交叉;從業資格怎么設定,能不能與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統籌安排,避免業務劃分過細,以有利于整個工程中介咨詢業的健康發展,中介組織必須嚴格管理,具備一定數量有執業資格的人員,方可依法設立。那一級資質需要有執業資格的人員數量多少才適當,本專業的專家資格如何認定,也需要有明確的規定。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工程招標代理的核心是代理業主的投資管理職責,保護業主的合法權益。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招標代理,還是工程造價咨詢、工程建設監理、工程咨詢,對工程投資監管業務的同一性,這些市場中介組織以及業務人員的相應執業資格最終將融合、重組。作為業務范圍與工程招標密切相關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應當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大力拓展招標代理業務,提高人員素質,積累工作經驗,在工程量清單招標方式推行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6、下功夫抓好法律、制度建設和宣傳教育工作。
對業主、承包商、中介組織、管理部門來說,工程量清單招標方式畢竟是一個新東西,需要有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通過學習借鑒、調查研究和試點城市、試點工程,提高認識、掌握知識、摸索經驗。同時,要采取措施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對專業人員,可以實施繼續教育計劃,讓他們在掌握這個發包方式方面先行一步;對承包商、中介組織和管理機構的主管人員,要分期分批進行培訓;對工程建設的其他有關人員,要充分利用宣傳的手段,普及知識,介紹每個階段推行的具體做法,爭取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搞市場經濟,不論是業主、承包商,還是中介組織,都必須破除上法庭會影響企業形象的顧慮,更多地利用法律手段,按市場規則辦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頒布以后,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還需要在這個法律框架內作出具體規定。上海已經提出了"無標底招標、有標底評標"的模式,這種積極探索的勇氣、大膽創新的思路以及這個模式本身,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及時總結經驗,結合市場實際,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進而上升到法規的層次,是加快工程量清單招標方式最有效|來源|考試|大|的手段。各地市場發育程度不同,推行工程量清單招標方式的進程有前有后,制度是推廣先行地區的好的做法和經驗最便利的載體。2010年正在向我們走來,時不我待,需要我們加快步伐,為工程量清單招標方式的全面推行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