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奧法的主要支護手段與施工順序
新奧法是以噴射混凝土、錨桿支護為主要支護手段,因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能夠形成柔性薄層,與圍巖緊密粘結的可縮性支護結構,允許圍巖又一定的協調變形,而不使支護結構承受過大的壓力。
施工順序可以概括為:開挖→一次支護→二次支護。
3.1開挖
開挖作業的內容依次包括:鉆孔、裝藥、爆破、通風、出渣等。開挖作業與一次支護作業同時交叉進行,為保護圍巖的自身支撐能力,第一次支護工作應盡快進行。為了沖分利用圍巖的自身支撐能力開挖應采用灌面爆破(控制爆破)或機械開挖,并盡量采用全斷面開挖,地質條件較差時可以采用分塊多次開挖。一次開挖長度應根據巖質條件和開挖方式確定。巖質條件好時,長度可大一些,巖質條件差時長度可小一些,在同等巖質條件下,分塊多次開挖長度可大一些,全斷面開挖長度就要小一些。一般在中硬巖中長度約為2-2.5米,在膨脹性地層中大約為0.8-1.米。
3.2第一次支護作業包括:一次噴射混凝土、打錨桿、聯網、立鋼拱架、復噴混凝土
在巷道開挖后,應盡快地噴一層薄層混凝土(3-5mm),為爭取時間在較松散的圍巖掘進中第一次支護作業是在開挖的渣堆上進行的,待把未被渣堆覆蓋的開挖面的一次噴射混凝土完成后再出渣。
按一定系統布置錨桿,加固深度圍巖,在圍巖內形成承載拱,由噴層、錨桿及巖面承載拱構成外拱,起臨時支護作用,同時又是永久支護的一部分。復噴后應達到設計厚度(一般為10-15mm),并要求將錨桿、金屬網、鋼拱架等覆裹在噴射混凝土內。
完成第一次支護的時間非常重要,一般情況應在開挖后圍巖自穩時間的二分之一時間內完成。目前的施工經驗是松散圍巖應在爆破后三小時內完成,主要由施工條件決定。
在地質條件非常差的破碎帶或膨脹性地層(如風華花崗巖)中開挖巷道,為了延長圍巖的自穩時間,為了給一次支護爭取時間,安全的作業,需要在開挖工作面的前方圍巖進行超前支護(預支護),然后再開挖。
在安裝錨桿的同時,在圍巖和支護中埋設儀器或測點,進行圍巖位移和應力的現場測量:依據測量得到的信息來了解圍巖的報考,以及支護抗力與圍巖的相適應程度。
一次支護后,在圍巖變形趨于穩定時,進行第二次支護和封底,即永久性的支護(或是補噴射混凝土,或是澆注混凝土內拱),起到提高安全度和整個支護承載能力增強的作用,而此支護時機可以由監測結果得到。
對于底板不穩,底鼓變形嚴重,必然牽動側墻及頂部支護不穩,所以應盡快封底,形成封閉式的支護,以謀求圍巖的穩定。
4新奧法適用范圍
① 具有較長自穩時間的中等巖體;
② 弱膠結的砂和石礫以及不穩定的礫巖;
③ 強風化的巖石;
④ 剛塑性的粘土泥質灰巖和泥質灰巖;
⑤ 堅硬粘土,也有帶堅硬夾層的粘土;
⑥ 微裂隙的,但很少粘土的巖體;
⑦ 在很高的初應力場條件下,堅硬的和可變堅硬的巖石;
在下述條件下應用新奧法必須與一些輔助方法相配合
① 有強烈地壓顯現的巖體;
② 膨脹性巖體(要與仰拱與底部錨桿相配合);
③ 在一些松散巖體中,要與鋼背板與之配合; 采集者退散
④ 在蠕動性巖體中,要與凍結法或預加固法等配合;
在下列場合中應用應慎重
① 大量涌水的巖體; 采集者退散
② 由于涌水會產生流砂現象的圍巖;
③ 極為破碎,錨桿鉆孔、安裝都極為困難的巖體;
④ 開挖面完全不能自穩的巖體等。
5 新奧法的缺點主要有:
① 實施不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組織和管理,也要求技術人員和量測人員都十分熟練,沒有這一點就易于發生錯誤;作業質量都與每一個人的仔細操作有關。
② 開挖暴露出的地質會立即|考試大|改變其狀態,因此要求施工地質人員要親臨現場,以便發現問題;
③ 用能控制的施工量測,往往給施工帶來不便;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④ 干噴射帶來的灰塵以及由于易|考試大|受化學藥品的損害必須加強防護,尤其是對眼睛的防護,濕噴雖然可以避免此缺點,但在同樣條件下,不如干噴那樣有效的支護巖體。
新奧法施工是從實際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又在不斷實踐經驗中得以豐富其內容和進一步發展,新澳法施工在我國推廣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通過科研、設計、施工三結合,在修建下坑、西坪、大瑤山、軍都山等鐵路隧道以及中梁山、二郎山、西山坪等多座公路隧道中,應用新奧法遠離及其相應的技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不可否認,新奧法也存在不少缺點,不過經過工程技術人員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把新奧法不斷完善,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