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的形式,不少企業已經陸續復工,那么,企業員工工作期間感染新冠肺炎到底算不算工傷?日前,人社部官方回應了!
在新冠肺炎預防和救治工作中,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因履行工作職責,感染新冠肺炎或因新冠肺炎死亡的,應認定為工傷,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這是在抗擊疫情期間,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職業暴露風險高的從事預防和救治的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的特殊政策,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醫護和相關工作人員的關愛。如果不是從事新冠肺炎預防和相關工作人員,感染新冠肺炎是不能認定為工傷的。
#企業員工感染新冠肺炎不能認定工傷# 此話題在微博中引起發酵被迅速推上熱搜,那么,你怎么看呢?
有網友認為:怕啥,醫療費國家都給報銷了!
有人客觀分析道:人社部的這個規定引發了較大爭議。但是分析以后,顯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個人認識:一是企業職工感染,幾乎都是無法證實是“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導致”,無法形成統一標準;二是專家說冠狀病毒可能演變成流感一樣的長期的存在,這樣未來僅感染身故者人數每年可能像流感一樣每年數以萬計,明顯超過了工傷保險的保障能力。無論是現實還是長遠,都無法將企業員工感染納入工傷保障
還有網友調侃道:上班有可能得病!不上班有可能餓死!尷尬不!
其實正常復工不是不可以,但每一位職工要對自己和別人負責,比如家里人已經確診或是密切接觸者,這種家屬就應該主動提出在家辦公,疫情期間馬虎不得!另外,如果你所在的企業復工了,防護措施真的要做好!
1、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
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2、入樓工作如何做?
進入辦公樓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可入樓工作,并到衛生間洗手。
若體溫超過37.2°C,請勿入樓工作,并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3、入室辦公如何做?
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
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按照六步法嚴格洗手。
接待外來人員雙方佩戴口罩。
4、參加會議如何做?
建議佩戴口罩,進入會議室前洗手消毒。
開會人員間隔1米以上,減少集中開會,控制會議時間,會議時間過長時,開窗通風1次。
會議結束后場地、家具須進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議開水浸泡消毒。
5、食堂進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進食,避免人員密集。
餐廳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進行消毒,餐具用品須高溫消毒。
操作間保持清潔干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建議營養配餐,清淡適口。
6、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機和鑰匙使用消毒濕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7、公務采購如何做?
須佩戴口罩出行,避開密集人群。與人接觸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在公共場所長時間停留。
8、工間運動如何做?
建議適當、適度活動,保證身體狀況良好。
避免過度、過量運動,造成身體免疫能力下降。
9、公共區域如何做?
每日須對門廳、樓道、會議室、電梯、樓梯、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盡量使用噴霧消毒。
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分開,避免混用。
10、公務出行如何做?
專車內部及門把手建議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車須佩戴口罩,建議班車在使用后用75% 酒精對車內及門把手擦拭消毒。
一場疫情,打亂了平穩的生活節奏,復工大潮,也帶來了不安的情緒,但只要我們眾志成城,攜手抗疫,做好個人防護,定能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