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裝修對結構的影響及對策
1)裝修時不能自行改變原來的建筑使用功能。如若必要改變時,應該取得原設計單位的許可。
2)在進行樓面和屋面裝修時,新的裝修構造做法產生的荷載值不能超過原有建筑裝修構造做法荷載值。
3)在裝修施工中,不允許在原有承重結構構件上開洞鑿孔,降低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如果需要應經原設計單位的書面有效文件許可。
4)裝修時,不得自行拆除任何承重構件,或改變結構的承重體系;更不能自行做夾層或增加樓層。如果必須增加面積,使用方應委托原設計單位或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改建結構的施工也必須有相應的施工資質。
5)裝修施工時,不允許在建筑內樓面上堆放大量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石等,以免引起結構的破壞。
2 當建筑變形觀測過程中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立即實施安全預案,同時應提高觀測頻率或增加觀測內容:
1)變形量或變形速率出現異常變化;
2)變形量或變形速率達到或超出預警值;
3)周邊或開挖面出現塌陷、滑坡情況;
4)建筑本身、周邊建筑及地表出現異常;
5)由于地震、暴雨、凍融等自然災害引起的其他異常變形情況。
3 天然地基驗槽前應在基坑(槽)底普遍進行輕型動力觸探檢驗,檢驗數據作為驗槽依據。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可不進行輕型動力觸探:
(1)承壓水頭可能高于基坑底面標高,觸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時;
(2)基坑持力層為礫石層或卵石層,且基底以下礫石層和卵石層厚度大于 1m 時;
(3)基礎持力層為均勻、密實砂層,且基底以下厚度大于1.5m 時。
4 大體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的目的:
①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
②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
③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的裂縫,減少內部微裂;
④增加混凝土密實度,使混凝土抗壓強度提高,從而提高抗裂性。
5 在覆蓋養護或帶模養護階段,混凝土澆筑體表面(以內約50mm處)溫度與混凝土澆筑體里(約1/2截面處)溫度差值不應大于25℃;結束養護時,混凝土澆筑體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最大差值不應大于25℃。
質量控制措施:
(1)減少水泥用量;
(2)降低拌合水溫度、骨料用水沖洗降溫;
(3)選用低水化熱水泥;
(4)摻入緩凝、減水、微膨脹的外加劑;
(5)及時覆蓋保溫保濕材料進行養護;
(6)超長大體積混凝土應采取留置變形縫、后澆帶或采取跳倉法施工;
(7)配置控制溫度和收縮的構造鋼筋;
(8)采用二次振搗工藝、澆筑面及時進行二次抹壓;
6 地基與基礎工程驗收的程序
(1)地基與基礎分部(子分部)施工完成后,施工單位應組織相關人員檢查,在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報監理機構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 ;
(2)總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收到上報的驗收報告應及時組織參建方對地基與基礎分部工程進行驗收。
(3)總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對地基與基礎分部工程驗收時,必須有以下人員參加:總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勘察單位項目負責人、施工單位技術質量負責人及項目經理等。
7 后澆帶的設置和處理
(1)后澆帶通常根據設計要求留設,并保留一段時間(若設計無要求,則至少保留28d)后再澆筑,將結構連成整體。
(2)填充后澆帶,可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提高一級,并保持至少14d的濕潤養護。后澆帶接縫處按施工縫的要求處理。
8 自然養護又可分覆蓋澆水養護、薄膜布養護和養生液養護等。 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應少于7d;
2)對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礦物摻合料或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9 保證模板拆除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1)不承重的側模板,只要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時,即可進行拆除;
2)承重模板(底模),強度達到規定要求時,方可進行拆除;
3)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或構件模板的拆除,側模應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必須在預應力張拉完畢方能拆除。
4)各類模板拆除的順序和方法,應根據模板設計的要求進行。如果模板設計無要求時,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的順序進行。
10 后張法預應力(有粘結)施工
(1)孔道的留設可采用預埋金屬
螺旋管留孔、預埋塑料波紋管留孔、抽拔鋼管留孔和膠管充氣抽芯留孔等方法。
(2)無粘結預應力筋如同普通鋼筋一樣先鋪設在支好的模板內;然后,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再張拉錨固。它的特點是不需預留孔道和灌漿。
(3)預應力筋張拉時,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低于標準值的75%。
(4)預應力筋的張拉以控制張拉力值為主,以伸長值作校核。
(5)預應力筋張拉完畢后應及時進行孔道灌漿。灌漿用水泥漿宜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調制的水泥漿,水灰比不應大于0.45,強度不應小于30N/mm2。
11 鋼筋分項工程
原材料(1)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彎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成型鋼筋不檢驗彎曲性能),檢驗結果應符合相應標準的規定。
(2)對由熱軋鋼筋制成的成型鋼筋,當有施工單位或監理單位的代表駐廠監督生產過程,并提供原材鋼筋力學性能第三方檢驗報告時,可僅進行重量偏差檢驗。
鋼筋連接
(1)鋼筋接頭的位置應符合設計和施工方案要求。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范圍內不應進行鋼筋搭接。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 10 倍。
預應力分項工程(1)預應力筋張拉或放張前,應對構件混凝土強度進行檢驗。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符合配套錨固產品技術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強度且不應低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 75%;
2)對采用消除應力鋼絲或鋼絞線作為預應力筋的先張法構件,不應低于 30MPa.
12 填充墻砌體工程
(1)砌筑填充墻時,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產品齡期不應小于28d。
(2)堆置高度不宜超過2m。
(3)在廚房、衛生間、浴室等處,墻底部宜現澆混凝土坎臺,其高度宜為150mm。
13 磚砌體工程
(1)有凍脹環境和條件的地區,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的砌體,不宜采用多孔磚。(孔洞易貯水,低溫后凍脹開裂)
(2)磚過梁底部的模板及其支架,應在灰縫砂漿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的75%時,方可拆除。
14 高強度螺栓
(1)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連接副由一個螺栓、一個螺母和兩個墊圈組成,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副由一個螺栓、一個螺母和一個墊圈組成。
(2)高強度螺栓長度應以螺栓連接副終擰后外露2~3扣絲為標準。
(3)高強度螺栓連接副的初擰、復擰、終擰應在24h內完成。高強度螺栓連接副初擰、復擰和終擰的順序原則上是從接頭剛度較大的部位向約束較小的部位、從螺栓群中央向四周進行。
15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管理的有關規定
(1)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應進行設計,并應出具完整的施工圖設計文件。由施工單位完成的深化設計應經建筑裝飾裝修設計單位確認。
(2)既有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設計涉及主體和承重結構變動時,必須在施工前委托原結構設計單位或者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設計單位提出設計方案,或由檢測鑒定單位對建筑結構的安全性進行鑒定。
(3)承擔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的人員上崗前應進行培訓。
(4)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中,不得違反設計文件擅自改動建筑主體、承重結構或主要使用功能。未經設計確認和有關部門批準,不得擅自拆改主體結構和水、暖、電、燃氣、通信等配套設施。
16 室內環境質量驗收
(1)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內裝修工程的室內環境質量驗收,應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進行。
(2)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應抽檢每個建筑單體有代表性的房間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氡、甲醛、苯、TVOC的抽檢數量不得少于房間總數的5%,每個建筑單體不得少于3間;房間總數少于3間時,應全數檢測。
(3)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凡進行了樣板間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檢測且檢測結果合格的,抽檢數量減半,并不得少于3間。
(4)當房間內有2個及以上檢測點時,應采用對角線、斜線、梅花狀均衡布點,并取各點檢測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該房間的檢測值。
(5)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環境污染物濃度現場檢測點應距內墻面不小于0.5m、距樓地面高度 0.8~1.5m。檢測點應均勻分布,避開通風道和通風口。
(6)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中甲醛、苯、氨、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濃度檢測時,對采用集中空調的民用建筑工程,應在空調正常運轉的條件下進行;對采用自然通風的民用建筑工程,檢測應在對外門窗關閉1h后進行。
(7)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中氡濃度檢測時,對采用集中空調的民用建筑工程,應在空調正常運轉的條件下進行;對采用自然通風的民用建筑工程,應在房間的對外門窗關閉24h以后進行。
(8)當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檢測結果不符合本規范的規定時,應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后的工程,可對不合格項進行再次檢測。再次檢測時,抽檢量應增加1倍, 并應包含同類型房間及原不合格房間。再次檢測結果全部符合本規范的規定時,應判定為室內環境質量合格。
(9)室內環境質量驗收不合格的民用建筑工程,嚴禁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