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截)水帷幕與降水井布置
隔水帷幕隔斷降水含水層:井點降水以疏干基坑內的地下水為目的。此時,應把降水井布置于坑內。
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壓水含水層隔水頂板中:井點降水以降低基坑下部承壓含水層的水頭,防降水井圍護結構(隔水帳幕)隔水層止基坑底板隆起或承壓水突涌為目的,應把降水井布置于基坑外側。
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壓水含水層中:井點降水前期以降低承壓水水頭為目的,后期以疏干承壓含水層為目的,應把降水井布置于坑內側,
盾構洞口土體加固的主要目的:
拆除工作井洞口圍護結構時,確保洞口土體穩定,防止地下水流入。
盾構掘進通過加固區域時,防止盾構周圍的地下水及土砂流入工作井。
拆除洞口圍護結構及盾構掘進通過加固區域時,防止地層變形對施工影響范圍內的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線與構筑物等的破壞。
常用加固方法主要有:
注漿法、高壓噴射攪拌法和凍結法。
初始掘進的主要任務:
收集盾構掘進數據及地層變形量測量數據,
判斷土壓(泥水壓)、注漿量、注漿壓力等設定值是否適當,
為正常掘進控制提供依據。
一般使用的改良材料有礦物系(如膨潤土泥漿)、界面活性劑系(如泡沫)、高吸水性樹脂系和水溶性高分子系四類(我國目前常用前兩類)
地層變形機理及應對(其他老師推薦)
第1階段:固結沉降。
第2階段:開挖面正前方土體彈塑性變形引起地層沉降或隆起。
笫3階段:發生在盾構通過該斷面時,由于超挖、糾偏、盾構外周與周圍土體的摩擦等原因而發生地層沉降或隆起。
第4階段:盾構通過該斷面后產生的彈塑性變形;
第5階段:盾構通過該斷面后長時間地發生后續沉降,
給排水部分
現澆水池模板、支架施工
模板及其支架應滿足澆筑混凝土時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要求,且應安裝牢固。
兩端能拆卸的螺栓宜加止水環,止水環不宜采用圓形
對跨度不小于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池壁與頂板連續施工時,池壁內模立柱不得同時作為頂板模板立柱。
池壁模板可先安裝一側,綁完鋼筋后,分層安裝另一側模板,或采用一次安裝到頂而分層預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澆筑后應加遮蓋灑水養護,保持濕潤并不應少于14d。
預制拼裝水池
板縫混凝土施工
壁板接縫的內模宜一次安裝到頂;外模應分段隨澆隨支。分段支模高度不宜超過1. 5m。
接縫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規定,設計無要求時,應比壁板混凝土強度提高一級。(膨脹混凝土)
澆筑時間應根據氣溫和混凝土溫度選在壁板間縫寬較大時進行;
混凝土如有離析現象,應進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分層澆筑厚度不宜超過250mm.并應采用機械振搗,配合人工搗固。
用于接頭或拼縫的混凝土或砂漿,宜采取微膨脹和快速水泥。
纏繞鋼絲施工
預應力鋼絲接頭應密排綁扎牢固,其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50mm;
纏繞預應力鋼絲,應由池壁頂向下進行,第一圈距池頂的距離應按設計要求或按纏絲機性能確定,并不宜大于500mm;
池壁兩端不能用繞絲機纏繞的部位,應在頂端和底端附近局部加密或改用電熱張拉;
池壁纏絲前,在池壁周圍,必須設置防護欄桿;已纏繞的鋼絲,不得用尖硬或重物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