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關于改性瀝青混合料面層說法正確的是:( )。
A、改性瀝青混合料按其級配及密度結構分類均為骨架—密實結構。
B、改性瀝青攤鋪溫度一般不低于160℃,壓實系數一般為1.05或經試驗確定。
C、改性瀝青不宜采用輪胎壓路機碾壓,否則會造成面層構造深度降低或結構泛油。
D、振動壓路機碾壓改性瀝青面層時,應遵循“緊跟、快壓、高頻、低幅”的原則,以保證壓實度和平整度。
E、碾壓應采取增加壓實遍數,以期獲得較高的壓實度。
2、下列關于橋梁混凝土施工說法正確的是:( )。
A、混凝土坍落度應在攪拌地和澆筑地分別檢測,以澆筑地點測值作為評定依據,拌合物黏聚性和保水性僅作觀察即可。
B、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模板、支架等進行檢查驗收,其內容主要包括鋼筋綁扎、預埋件位置等是否符合要求,模板、支架支撐是否符合施工方案。
C、大體積、大方量混凝土澆筑前應制定澆筑方案。
D、混凝土初凝時間應根據實際要求設定,應超過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以保證連續澆筑。
E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的關鍵是保持適宜的溫度,控制內外溫差,防止早期溫度裂縫的產生。
3、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采用掛藍懸臂澆筑工法施工,其中節段前端高程的確定是連續梁施工控制的關鍵。確定節塊前端標高應考慮的因素有:( )。
A、掛籃前端的變形值; B、預拱度; C、已澆筑段的實際標高;
D、溫度影響; E、墩柱沉降。
4、下列措施中屬于明挖基坑控制邊坡穩定措施的是:( )。
A、根據土質條件確定開挖邊坡的坡度,深度較大時層間留置臺階。
B、對地下水采取降排水措施,保持基底干燥。
C、對地面進行硬化,防止地表水下滲。
D、嚴格控制邊坡附近地面堆載,控制施工機械。
E、對坡面采用土釘、網噴或抹水泥砂漿進行處理。
5、盾構法修建隧道施工中,開挖面穩定的控制是盾構施工的重點和關鍵,在下列措施中,屬于土壓盾構開挖控制主要施工技術措施的是:( )。
A、根據場地條件和地層變形要求,選取合理的土壓值。
B、施工中嚴格控制盾構千斤頂推力、刀盤油壓、扭矩參數,減少土壓波動幅度。
C、根據開挖面土層條件,采取加泥、加泡沫以及添加其他改性材料對土壤進行改良,提高土體塑性和止水性。
D、嚴格控制排土量,保持土壓倉內壓力。
E、控制盾構推進速度,減少對土體擾動,維持開挖穩定。
6、在污水處理中,針對下列預處理方法,屬于氧化預處理的是:( )。
A、紫外光氧化; B、TOC生物降解; C、粉末活性炭吸附;
D、生物膜法; E、粉土吸附。
7、下列材料中,可用作人工塑山的建筑材料有:( )。
A、混凝土; B、片石; C、玻璃鋼; D、玻璃纖維強化塑膠;
E、玻璃纖維強化水泥。
8、關于市政公用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有關規定,說法正確的是:( )。
A、采取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建設工程造價主要內容有:分部分項工程費、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規費、稅金。
B、清單項目綜合單價包括:項目直接費、間接費、利潤和風險費用。
C、清單項目綜合單價中的風險費用包括施工中可能發生的所有風險費用。
D、竣工結算的工程量按發、承包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予以計量且按實際完成的工程量確定。
E、措施項目應以“項”為單位方式計價,并包括企業管理費、利潤以及風險費用。
9、施工成本管理是項目管理的核心內容,成本目標控制的主要依據有:( )。
A、工程承包合同; B、施工成本計劃; C、進度報告;
D、工程變更; E、設計施工圖紙和施工方案。
10對勞務隊實行實名制管理,推行IC卡對提高項目管理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其中IC卡可實現的管理功能有:(ABCD)。
A、人員信息管理; B、工資管理; C、考勤管理;
D、門禁管理; E、現場治安管理。
三、案例分析題。(共5題,(一)、(二)、(三)題各20分,(四)、(五)題各30分)。
(一)某公司中標某南方城市主干道路綜合市政工程,道路紅線寬度44m,主路寬22m,SBS改性瀝青面層,40m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中面層,60m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底面層,300mm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基層和150mm9%灰土層。隨路施工中的其他管線有雨水、污水、上水、電力、電信等管線,其中上水、電信、電力等專業管道由建設單位直接委托專業公司承建。
地質條件:以河相沉積的黏性土、粉質黏土、黏質粉土為主,局部夾有細砂層,地下水位埋深2.0m,地下水對施工影響較大。
原合同工期為6個月,后因拆遷不到位延誤2個月,但是建設單位對于竣工日期不能變,必須按期完成。施工單位為今后長遠考慮,采取如下措施進行調整:
①土路床施工時,9%灰土處治層采用塊灰現場拌制灰土,以吸收水分,保證灰土含水量符合要求,同時消解灰塊,以加快工程進度。
②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攤鋪系數按以前經驗取值,不再作試驗段,以節約工期。
③為保證瀝青混凝土壓實度,現場采用核子密度儀隨時測量壓實度作為瀝青壓實度的控制標準,為加快進度,對于具備條件地段瀝青分段進行攤鋪。
對以上做法是否妥當進行分析,并指出正確做法。
(二)某城市橋梁處改造工程,設計橋面寬度38m,橋跨凈高12m,為雙幅鋼筋箱梁結構,跨度組合(40m+35m+40m),下部結構為Φ1500墩柱結構,兩側為混凝土橋臺,最大厚度1.5m。均為樁基基礎,樁徑Φ1500,深度約25m,主要穿越土層由上至下為回填土層(厚2-3m)、黏性土層(厚20m)及底部砂卵石層(厚1-2m),地下潛水埋深20m。
工程工期計劃開工3月15日,計劃竣工日期10月15日。受拆遷影響工程于5月正式開工,但建設單位仍要求10月15日完工。
為保證工程如期完成,開工后項目部組織人員進行圖紙會審,參加設計交底并根據實際情況編制了本工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經公司生產經理審批后組織實施。
為節約成本項目部施工員按照以往工程施工經驗在原狀土上搭設腳手架,進行箱梁模板支護,支搭完成,自檢合格后即進行混凝土澆筑。
對于橋臺等大體積混凝土項目部采取測溫、保溫的方法,延長養護時間到28d,保證混凝土表面不出現裂縫。
問題:①對以上措施中存在的問題是否合適進行分析,并說出正確做法。
②由于拆遷導致的延期開工,從成本管理上考慮,施工單位應如何應對?并說明能否索賠的理由。
(三)某公司承建地鐵A線10標區間隧道,隧道采用兩種方法施工,過路段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余地段采用明挖法施工。雙線暗挖隧道凈距2.0m,隧道寬6.0m,高10.0m。設計采用中隔壁法(CD工法)施工,明挖基坑深16m,采用鉆孔灌注樁+樁間噴混凝土維護結構,Ф600×12鋼管支撐。明挖基坑場地地下管線較多,為此開工前,由各專業管理公司對管線進行改移、拆遷、改移完成后進行開挖。施工中無地下水,基坑周邊有高層居民樓、商鋪等建筑,距離基坑邊緣6~8m。
<1> 為保證工程如期完工,暗挖施工由總包單位分包給專業公司施工,專業公司對暗挖方案按以往工程經驗進行調整。其施工工序如下圖。施工過程中發現地面沉降變形達到50mm,地表變形明顯。監督站以施工單位施工控制不嚴開具罰單,要求整改。
<2>明挖施工中,發現拆改后管線部位地表沉降明顯。
<3>由于場地狹窄,施工中僅對樁身變形、軸力、地表變形進行施工監測。基坑開挖中,發現基坑周邊上層滯水較為豐富,對施工影響較大,實測變形較為明顯,但未超過警戒值。施工單位認為基坑尚安全,繼續施工。
問題:(1)試分析暗挖隧道路面沉降的原因,并說明過路段正確施工控制方法。
(2)試分析拆改部位地表沉降明顯的原因,并說明控制措施。
(3)試分析基坑開挖中施工單位做法是否合適,指出應采取的近接施工措施。
(四)某燃氣管道工程全長1.5km,管徑DN315,級別為中壓(A)級,過路口段采用鋼管敷設,其余段采用PE100塑料管敷設。鋼管與塑料管間采用鋼塑裝換接頭連接;閥門采用進口閥門。穿越現狀路段和河流段采用頂管方法施工套管,最后在套管內敷設鋼管。設計要求對鋼管按標準采用射線方法進行無損探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