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級建造師《建筑實務》考試中,數字型考點是每年的必考點,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及案例題。這部分知識點盤根錯節,容易混淆。因此,233網校特為考生們歸納編寫了二建《建筑實務》重要數字型考點技術匯總篇和管理匯總篇,以幫助大家更好地記憶,提高復習效率~推薦收藏起來,多看多記!
管理篇 下
40、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均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中間各道剪刀撐之間的凈距不應大于15m。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應在45°~60°之間。
41、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方式,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墻件。24m及以上的雙排腳手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
42、腳手架及其地基基礎應在下列階段進行檢查和驗收:【2018二建案例,2014一建案例】
(1)基礎完工后,腳手架搭設前;
(2)每搭設完6~8m高度后;
(3)作業層上施加荷載前;
(4)達到設計高度后;
(5)遇有六級及以上大風或大雨后;
(6)凍結地區解凍后;
(7)停用超過一個月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
43、立柱接長嚴禁搭接,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相鄰兩立柱的對接接頭不得在同步內,且對接接頭沿豎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4、當層高在8~20m時,在最頂步距兩水平拉桿中間應加設一道水平拉桿;當層高大于20m時,在最頂兩步距水平拉桿中間應分別增加一道水平拉桿。滿堂支撐架搭設高度不宜超過30m。
45、5級以上大風天氣,應停止進行大塊模板拼裝和吊裝作業。
46、高處作業的分級(2、5、15、30 → 2、3、4、5)
(1)高度2~5m時,一級,墜落半徑為2m;
(2)高度5~15m時,二級,墜落半徑為3m;
(3)高度15~30m時,三級,墜落半徑為4m;
(4)高度大于30m時,四級,墜落半徑為5m。
47、移動式操作平臺臺面不得超過10m2,高度不得超過5m。
48、交叉作業安全控制要點:【2011】
(1)交叉作業人員不允許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
(2)在拆除模板、腳手架作業時,作業下方不得有其他作業人員,防止落物傷人。拆下的模板等堆放時,不能過于靠近樓層邊沿,應與樓層邊沿留出不小于1m的安全距離,碼放高度也不得超過1m。
(3)結構施工自二層起,凡人員進出的通道口都應搭設符合規范要求的防護棚,高度超過24m的交叉作業,通道口應設雙層防護棚進行防護。
49、電梯井口除設置固定的柵門外,還應在電梯井內每隔兩層(不大于10m)設一道安全平網進行防護。【2015、2016案例】
50、洞口的防護設施要求
(1)樓板、屋面和平臺等面上短邊尺寸2.5cm~25cm的孔口,必須用堅實的蓋板蓋嚴,蓋板要有防止挪動移位固定措施。【2009選擇、2017案例】
(2)樓板面等處邊長為25~50c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蓋住洞口。
(3)邊長為50~150cm的洞口,必須設置一層以扣件扣接鋼管而成的網格柵,并在其上滿鋪竹笆或腳手板,也可采用貫穿于混凝土板內的鋼筋構成防護網柵,鋼筋網格間距不得大于20cm。(封)
(4)邊長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必須設防護欄桿,洞口下設安全平網防護。(擋)【2017案例】
50、防護欄桿的設置要求
(1)防護欄桿應由上、下2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為1.0~1.2m,下桿離地高度為0.5~0.6m。橫桿長度大于2m時,必須加設欄桿柱。
(2)當欄桿在基坑四周固定時,可采用鋼管打入地面50~70cm深,鋼管離邊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0cm。
(3)防護欄桿必須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網封閉,或在欄桿下邊設置高度不低于18cm的擋腳板或40cm的擋腳笆,板與笆下邊距離底面的空隙不應大于10mm。
51、在開關箱中作為末級保護的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應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不應大于0.1s。
52、施工現場照明用電:【2010案例、2011選擇,2009一建案例】
(1)隧道、人防工程、高溫、有導電灰塵、比較潮濕或燈具離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場所的照明,電源電壓不應大于36V。
(2)潮濕和易觸及帶電體場所的照明,電源電壓不得大于24V。
(3)特別潮濕場所、導電良好的地面、鍋爐或金屬容器內的照明,電源電壓不得大于12V。
(4)室外220V燈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內220V燈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5m。
53、為保證物料提升機整體穩定采用纜風繩時,高度在20m以下可設1組(不少于4根),高度在30m以下不少于2組,超過30m時不應采用纜風繩錨固方法,應采用連墻桿等剛性措施。【2013案例、2014選擇】
54、外用電梯底籠周圍2.5m范圍內必須設置牢固的防護欄桿。【2011、2014】
54、外用電梯在大雨、大霧和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天氣時,應停止使用。【2011】
55、塔式起重機安全控制要點
(1)遇有風速在12m/s (或六級)及以上大風、大雨、大雪、大霧等惡劣天氣,應停止作業,將吊鉤升起。
(2)在吊物載荷達到額定載荷的90% 時,應先將吊物吊離地面200~500mm后,檢查機械狀況、制動性能、物件綁扎情況等,確認無誤后方可起吊。【2018一建案例】
56、電焊機一次側電源線應穿管保護,長度一般不超過5m,焊把線長度一般不應超過30m,并不應有接頭。
56、基坑工程施工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開挖深度超過3m(含3m)或雖未超過3m但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復雜的基坑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應單獨編制專項施工方案。
57、開挖深度超過5m(含5m)的基坑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應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58、模板支架搭設高度8m及以上;搭設18m及以上,施工總荷載15KN/m2及以上;集中線荷載20KN/m及以上的專項施工方案應按規定組織專家論證。
59、分配電箱與開關箱的距離不應超過30m,開關箱與用電設備間的距離不應超過3m。
60、施工安全檢查評定等級 【2014選擇、2016案例】
(1)優良
分項檢查評分表無零分,匯總表得分值應在80分及以上。
(2)合格
分項檢查評分表無零分,匯總表得分值應在80分以下,70分及以上。
(3)不合格
①當匯總表得分值不足70分時;
②當有一分項檢查評分表為零分時。
61、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內裝修工程的室內環境質量驗收,應在工程完工至少 7d 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進行。【2012選擇、2016案例】
62、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應抽檢有代表性的房間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檢測數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間。房間總數少于3間時,應全數檢測。
63、室內污染物檢測點:距內墻面不小于0.5m,距樓地面高度為0.8~1.5m。檢測點應均勻分布,避開通風道和通風口。
63、當房間內有2個及以上檢測點時,取各點檢測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該房間的檢測值。
64、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限量
65、
66、對不合格項進行再次檢測時,抽檢量應增加1倍,并應包含同類型房間及原不合格房間。【2011案例】
66、需取得施工許可證的普通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在取得施工許可、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7日內,通過省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網站或者到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業務受理場所,進行消防設計、竣工驗收消防備案。
67、工程資料歸檔保存期限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當無規定時,不宜少于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