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公路考點精講:路基排水設施施工
一、路基排水分類
地面水:邊溝、截水溝、排水溝、跌水、急流槽、攔水帶、蒸發池等。
地下水:排水溝、暗溝(管)滲溝、滲井、檢查井等。
排水溝即屬于地面也屬于地下
二、路基地面排水設施的施工要點
1.邊溝
(1)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邊溝深度的壤方地段。
(2)曲線外側邊溝應適當加深,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
(3)土質地段的溝底縱坡郾于3%時應采取加固措施。
(4)路堤靠山一側的坡腳應設置不滲水的邊溝。
2.截水溝
(1)挖方路基的塹頂截水溝應設置在坡口5m以外,填方路基上側的路堤截水溝距填方坡腳的距離,應不小于2m。
(2)截水溝應先施工,與其他排水設施應銜接平順。
3.排水溝
(1)將匯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時,應設置排水溝。
(2)排水溝的線形要求平順,轉彎處宣做成圓線,其半徑不宜小于10m,排水溝長度通常區宣超過500m。
三、路基地下水排水設施的施工要點
1.暗溝
(1)用于排除泉水或地下集中水流。
(5)排水溝或暗溝采用混凝土或漿砌片石砌筑時。沿溝槽每隔10~15m或在軟硬巖層分界處時應設置伸縮縫或沉降縫。
沉降縫
▲2.滲溝
(1)為降低地下水位或攔截地下水,當地下水埋藏淺或無固定含水層時,宜采用滲溝。
(2)各類滲溝均應設置排水層、反濾層和封閉層。
(3)填石滲溝只宜用于滲流不長的地段。
(4)管式滲溝適用于地下水引水較長、流量較大的地區。
(5)洞式滲溝適用于地下水流量較大的地段。
(6)邊坡滲溝的基底應設置在潮濕土層以下的干燥地層內,階梯式泄水坡坡度宜為2%~4%,基底應鋪砌防滲。
(7)支撐滲溝是用來支撐可能滑動不穩定土體或山坡,并排除在滑動菌附近的地下水和疏干潮濕土體的一種地下排水設施。
3.滲井
(1)用于降低地下水位或攔截地下水,當地下水埋藏較深或有固定含水層時,宜采用滲井。
(2)下層透水層范圍內宣填碎石或卵石,上層不透水層范圍內宣填砂或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