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技術品質和使用情況分類
(1)瀝青混凝土路面
①強度是按嵌擠密實原則構成的。
②特點:相當數量的礦粉、強度高、透水性小、水穩性好、耐久性高、有較大的抵抗自然因素的能力。
③適用:瀝青混凝土路面適用于各級公路面層。
(2)瀝青碎石路面
①特點:其高溫穩定性好;冬季不易產生凍縮裂縫;瀝青用量少,且不用礦粉;孔隙較大,路面容易滲水和老化。
②適用:適宜用于三、四級公路。中粒式、粗粒式瀝青碎石宜用作瀝青混凝土面層下層、聯結層或整平層。
(3)瀝青貫入式
①貫入式路面的強度與穩定性主要由石料相互嵌擠作用構成。貫入式路面需要2~3周的成型期。
②特點:溫度穩定性好,熱天不易出現推移、擁包,冷天不易出現低溫裂縫,貫入式路面的最上層應撒布封層料或加鋪拌和層。
③適用:適用于三、四級公路,也可作為瀝青混凝土面層的聯結層。
(4)瀝青表面處治
①用瀝青和集料按層鋪法或拌和法鋪筑而成的厚度不超過3cm的瀝青面層。
②適用:用于三、四級公路,也可用作瀝青路面的磨耗層、防滑層。
2.按組成結構分類
3.按礦料級配分類
4.按礦料粒徑分類
按礦料粒徑分為砂粒式瀝青混合料、細粒式瀝青混合料、中粒式瀝青混合料、粗粒式瀝青混合料和特粗式瀝青混合料。
5.按施工溫度分類
按施工溫度分為熱拌熱鋪瀝青混合料和常溫瀝青混合料。
1.道路石油瀝青
(1)道路石油瀝青各個瀝青等級的適用范圍
(2)對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夏季溫度高、高溫持續時間長、重載交通、山區及丘陵區上坡路段、服務區、停車場等行車速度慢的路段,宜采用稠度大、黏度大的瀝青;
對冬季寒冷的地區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選用稠度小、低溫延度大的瀝青;
對溫度日溫差、年溫差大的地區宜注意選用針入度指數大的瀝青。當高溫要求與低溫要求發生矛盾時應優先考慮滿足高溫性能的要求。
當缺乏所需標號的瀝青時,可采用不同標號摻配的調和瀝青,其摻配比例由試驗決定。
2.乳化石油瀝青
(1)乳化瀝青適用于瀝青表面處治、瀝青貫入式路面、冷拌瀝青混合料路面,修補裂縫,噴灑透層、粘層與封層等。
(2)陽離子乳化瀝青可適用于各種集料品種,陰離子乳化瀝青適用于堿性石料。
(3)乳化瀝青宜存放在立式罐中,并保持適當攪拌。貯存期以不離析、不凍結、不破乳為度。
3.液體石油瀝青
(1)液體石油瀝青適用于透層、粘層及拌制冷拌瀝青混合料。
(2)液體石油瀝青宜采用針入度較大的石油瀝青,使用前按先加熱瀝青后加稀釋劑的順序,摻配煤油或輕柴油,經適當的攪拌、稀釋制成。
4.改性瀝青
(1)制造改性瀝青的基質瀝青應與改性劑有良好的配伍性,供應商在提供改性瀝青的質量報告時,應提供基質瀝青的質量檢驗報告或瀝青樣品。
(2)改性瀝青的劑量以改性劑占改性瀝青總量的百分數計算,膠乳改性瀝青的劑量應以扣除水以后的固體物含量計算。
5.改性乳化瀝青
6.粗集料
(1)瀝青層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礫石、篩選礫石、鋼渣、礦渣等,但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不得使用篩選礫石和礦渣。
(2)經過破碎且存放期超過6個月以上的鋼渣可作為粗集料使用。
7.細集料
(1)瀝青面層的細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機制砂、石屑。
(2)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1.施工準備
(1)做好配合比設計報送監理工程師審批。
(2)在驗收合格的基層上恢復中線(底面層施工時)在邊線外側0.3~0.5m處每隔5~10m釘邊樁進行水平測量,拉好基準線,畫好邊線。
2.瀝青混合料的拌制
瀝青的加熱溫度控制在規范規定的范圍之內,即145?170℃。混合料出料溫度控制在135~170℃。集料加熱溫度(間歇式:+10~30℃,連續式+5~10℃)當混合料出料溫度過高既廢棄。混合料運至施工現場的溫度控制在不低于135?150℃
瀝青表處路面簡稱瀝青表處,是由瀝青和細粒碎石按比例組成的一種不大于3cm的薄
層路面。適用于三級及三級以下公路的瀝青面層
集料最大粒徑應與處治層的厚度相等。
瀝青表面處治可采用道路石油瀝青、乳化瀝青、煤瀝青鋪筑。
三層法施工工序是:施工準備→灑透層油→灑第一層瀝青→撒第一層集料→碾壓→灑第二層瀝青→撒第二層集料→碾壓→灑第三層瀝青→撒第三層集料→碾壓→初期養護成型
在初步壓實的碎石(或破碎礫石)上,分層澆灑瀝青、撒布嵌縫料,或再在上部鋪筑熱拌瀝青混合料封層,經壓實而成的瀝青面層稱為瀝青貫入式瀝青路面。其厚度宜為48cm,但乳化瀝青貫入式路面的厚度不宜超過5cm。
1.直接加鋪法。
直接采用探地雷達、彎沉儀對混凝土板的脫空和其結構層的均勻情況、路面承載能力進行檢測評價。
2.碎石化法
備考二建離不開學習資料,除了全科學習計劃表以外,233網校還整理提供了歷年考情分析、高清思維導圖、時間數字類考點總結等資料,后期還將針對不同備考階段上線不同的鎖分資料,如考前上線考前25頁紙、易混考點合集等,各位考生可以在備考時期多多關注233網校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