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題 (每題20分,共4題,共80分,根據所給材料回答問題。)
(一)
背景資料:
某單位承建一鋼廠主干道鋼筋混凝土道路工程,道路全長1.2km,紅線寬46m,路幅分配如圖1-1所示,雨水主管敷設于人行道下,管道平面布置如圖1-2所示。該路段地層富水,地下水位較高,設計單位在道路結構層中增設了200mm厚級配碎石層,項目部進場后按文明施工要求對施工現場進行了封閉管理,并在現場進口處掛有“五牌一圖”。
道路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路基驗收完成已是深秋,為在冬期到來前完成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項目部經過科學組織,優化方案,集中力量,按期完成基層分項工程的施工任務,同時做好了基層的防凍覆蓋工作。
事件二:基層驗收合格后,項目部采用開槽法進行DN300mm 的雨水支管施工,雨水支管溝槽開挖斷面如圖1-3所示。槽底澆筑混凝土基礎后敷設雨水支管,最后澆筑C25混凝土對支管進行全包封處理。
事件三:雨水支管施工完成后,進入了面層施工階段,在鋼筋進場時,實習材料員當班檢查了鋼筋的品種、規格,均符合設計和國家現行標準規定,經復試(含見證取樣)合格,卻忽略了供應商沒能提供的相關資料,便將鋼筋投入現場施工。
問題:
問題:
1. 設計單位增設的200mm厚級配碎石層應設置在道路結構中的那個層次?說明其作用。
2. “五牌一圖”具體指哪些牌和圖?
3. 請寫出事件一中進入冬期施工的氣溫條件是什么?并寫出基層分項工程應在冬期施工到來之前多少天完成。
4. 請在圖1-3雨水支管溝槽開挖斷面示意圖中選出正確的雨水支管開挖斷面形式。[開挖斷面形式用(a)斷面或(b)斷面作答]
5. 事件三中鋼筋進場時還需要檢查哪些資料?
答案:
1.墊層;作用:排水作用;改善路面結構的使用性能。
2.五牌:工程概況牌、管理人員名單及監督電話牌、消防安全牌、安全生產(無重大事故)牌、文明施工牌。一圖:施工現場總平面圖
3.當施工現場日平均氣溫連續到穩定低于5℃,或最低環境氣溫低于-3℃時,應視為進入冬期施工。冬期前15-30d停止施工
4.斷面形式用(b),因為槽底澆筑混凝土基礎,且需要對管道進行全包封處理,以防碾壓損傷管道,所以管道周圍必須有一定的工作面
5.進場時還需要檢查:質量合格證明書、各項性能檢驗報告,級別、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