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背景資料:
某城鎮道路局部為路塹路段,兩側采用漿砌塊石重力式擋土墻護坡,擋土墻高出路面約3.5m,頂部寬度0.6m,底部寬度1.5m,基礎埋深0.85m,如圖2-1所示。
在夏季連續多日降雨后,該路段一側約20m擋土墻突然坍塌,該側行人和非機動車無法正常通行。
調查發現,該段擋土墻坍塌前頂部荷載無明顯變化,坍塌后基礎未見不均勻沉降,墻體塊石砌筑砂漿飽滿粘結牢固,后背填土為雜填土,查見泄水孔淤塞不暢。
為恢復正常交通秩序,保證交通安全,相關部門決定在原位置重建現澆鋼筋混凝土重力式擋土墻,如圖2-2所示。
施工單位編制了鋼筋混凝土重力式擋土墻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案,其中包括:提前與商品混凝土廠溝通混凝土強度、方量及到場時間;第一車混凝土到場后立即開始澆筑;按每層600mm水平分層澆筑混凝土,下層混凝土初凝前進行上層混凝土澆筑;新舊擋土墻連接處增加鋼筋使兩者緊密連接;如果發生交通擁堵導致混凝土運輸時間過長,可適量加水調整混凝土和易性;提前了解天氣預報并準備雨季施工措施等內容。
施工單位在擋土墻排水方面擬采取以下措施:在邊坡潛在滑塌區外側設置截水溝;擋土墻內每層泄水孔上下對齊布置;擋土墻后背回填黏土并壓實等措施。
問題:
1. 從受力角度分析擋土墻坍塌原因。
2. 寫出混凝土重力式擋土墻的鋼筋設置位置和結構形式特點。
3. 寫出混凝土澆筑前鋼筋驗收除鋼筋三種規格外應檢查的內容。
4. 改正混凝土澆筑方案中存在的錯誤之處。
5. 改正擋土墻排水設計中存在的錯誤之處。
答案:
1.擋土墻坍塌原因是擋土墻未設置反濾層導致土體堵塞沿泄水孔,導致后背填土含水量過大,重量超標,而引起坍塌;
2.擋土墻的鋼筋設置位置在墻趾、墻背位置
結構特點: (1) 依靠墻體自重抵擋土壓力作用;
(2)在墻背設少量鋼筋,并將墻趾展寬(必要時設少量鋼筋)或基底設凸榫抵抗滑動;
(3)可減薄墻體厚度,節省混凝土用量
3.鋼筋加工允許偏差、鋼筋成型與安裝允許偏差、鋼筋彎制和末端彎鉤、受力鋼筋連接情況的檢驗。
4.(1)錯誤之處:第一車混凝土到場后立即開始澆筑
正確做法:混凝土拌合物運輸到澆筑地點后,應按規定檢測其坍落度,坍落度應符合設計。同時注意觀察黏聚性和保水性等符合設計要求。(精講和高頻講過)
(2)錯誤之處:按每層600mm水平分層澆筑混凝土,下層混凝土初凝前進行上層混凝土澆筑;
正確做法:澆筑層的厚度取決于振搗方法,澆筑層過厚。
(3)錯誤之處:新舊擋土墻連接處增加鋼筋使兩者緊密連接
正確做法:新舊擋土墻連接處應鑿毛、清洗、濕潤。
(4)錯誤之處:如果發生交通擁堵導致混凝土運輸時間過長,可適量加水調整混凝土和易性;
正確做法:嚴禁在運輸過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炷涟韬衔镌谶\輸過程中,應保持均勻性,不產生分層、離析等現象,如出現分層、離析現象,則應對混凝土拌合物進行二次快速攪拌或加入外加劑。
5.(1) 每層泄水孔應錯開布置;
(2)回填土應以滲透性材料或符合設計的材料,不應用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