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背景資料
某公司承建一座再生水廠擴建工程,項目部進場后,結合地質情況,按照設計圖紙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
基坑開挖尺寸為70.8m (長) X65m (寬) X5.2m(深),基坑斷面如圖4所示。圖中可見地下水位較高,為-1.5m, 方案中考慮在基坑周邊設置真空井點降水。項目部按照以下流程完成了井點布置,高壓水套管沖擊成孔→A→填濾料→B→連接水泵→漏水漏氣檢查→試運行,調試完成后開始抽水。
因結構施工恰逢雨期,項目部采用1:0.75放坡開挖,掛鋼筋網噴射C20混凝土護面,施工工藝流程如下:修坡→C→掛鋼筋網→D→養護。
基坑支護開挖完成后項目部組織了坑底驗收,確認合格后開始進行結構施工。監理工程師現場巡視發現:鋼筋加工區部分鋼筋銹蝕、不同規格鋼筋混放、加工完成的鋼筋未經檢驗即投入使用,要求項目部整改。
結構底板混凝土分6倉施工,每倉在底板腋角上200mm高處設施工縫,并設置了一道鋼板。
問題:
1.補充井點降水工藝流程中A、B工作內容,并說明降水期間應注意的事項
2.請指出基坑掛網護坡工藝流程中,C、D的內容
3.坑底驗收應由哪些單位參加?
4.項目部現場鋼筋存放應滿足哪些要求?
5.請說明施工縫處設置鋼板的作用和安裝技術要求。
答案:
1.A:井管安裝; B:黏土密封(填黏土)
降水期間應注意:
1)應對水位及涌水量等進行監測,發現異常應及時反饋。
2)當發現基坑(槽)出水、涌砂,應立即查明原因,采取處理措施。
3)對所有井點、排水管、配電設施應有明顯的安全保護標識。
4)降水期間應對抽水設備和運行狀況進行維護檢查,每天檢查不應少于2次。
5)當井內水位上升且接近基坑底部時,應及時處理,使水位恢復到設計深度。
6)冬期降水時,對地面排水管網應采取防凍措施。
7)當發生停電時,應及時更換電源,保持正常降水。
2.C:植入錨桿; D:噴射混凝士
3.應由施工單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勘察單位、監理單位參加
4. (1)堆放的鋼筋應覆蓋或在工棚內堆放;(2)不同規格鋼筋應分類堆放;(3)加工完成成品、半成品應及時驗收;(4)鋼筋堆放應掛牌表明;(5)堆放高度符合安全要求;(6)鋼筋就近建筑物堆放減少二次搬運。
5. 主要止水,防止施工縫漏水。安裝技術要求如下:
(1)應平整、尺寸準確,其表面的鐵銹、油污應清除干凈,不得有砂眼、釘子孔。
(2)采用折疊咬接或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0mm, 咬接或搭接必須采用雙面焊接。
(3)金屬止水帶在伸縮縫中的部分應涂刷防銹和防腐涂料。
(4)止水帶安裝應牢固,位置準確,其中心線應與變形縫中心線對正,帶面不得有裂紋、孔洞等。不得在止水帶上穿孔或用鐵釘固定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