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K25+200~+340m處有一座5×25m預應力混凝土空心箱橋,箱梁高170cm,腹板厚17cm,兩腹板內側的寬度為170cm,場區預制場預制。腹板外側用加勁鋼模加固制作,內模用木材按設計尺寸制作,為保證內模有足夠的剛度,內模中每隔2m設置一道加勁隔板。箱梁外側模板用鋼管支架固定,為防止混凝土振搗時發生內模上浮,在內模頂面堆放了鋼錠。混凝土澆筑順序如下:澆筑底板混凝土,再澆筑腹板混凝土,最后澆筑頂板混凝土。為防止混凝土過振,采取單側先后振搗腹板混凝土的措施。拆模后發現,箱梁兩側的腹板厚度不均,內模有明顯的左右移動。
[問題]:
1、施工單位采取的內外模板臨時固定措施是否合理?
2、凝土振搗的方法是否正確?
[參考答案]:
1、不合理,應在內外模之間的腹板部位設置支撐;
2、不正確,應該兩側對稱進行。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大二級建造師站點 二級建造師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