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國內外對期貨公司風險分類的標準
對目前期貨公司風險分類標準的學習,有助于我們發現這些分類方法的不足之處,從而幫助我們進行更好的歸納和總結,提出我國期貨公司風險分類標準的框架。
1.風險的本質 來源:考試大
關于風險的定義有很多,究其本質,就是一項資產或負債未來收益的波動性。從風險的本質上講,風險不一定就是指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相反,廣義的風險還應該包括未來不確定的收益。為了方便我們在這里探討,我們僅考慮狹義上的風險:即多種不確定因素對盈利性造成的負面影響。抽象地講,風險產生于多種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是導致風險的根源。
2.美國通貨監理署的分類標準
美國通貨監理署頒布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管理手冊》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風險分為9種,分別為信用風險、價格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交易風險、法規風險、商譽風險和策略風險。
信用風險:指交易對手、債務方或發行人未能履行責任的可能性,且此種不履行責任的情況會對證券商的風險額或財務狀況造成損失。信用風險包括價格風險和交割前風險。
市場風險:指金融資產價值在某段期間因市場價格不確定變動,導致資產負債表內和表外項目可能發生虧損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
流動性風險:指由于市場深度不足或失序,以致處理或抵消所持部位時,面臨市場顯著變動的風險;或是指無法將資產變現或取得足夠資金,以致不能履行到期責任的風險。
系統及事件風險:是指當某一突發而嚴重的特殊事件或是市場共同因素發生時,導致整個市場大幅波動,進而造成持有部位發生重大虧損的風險。
法律風險:指未能遵循當地法規,以及契約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越權行為、條款疏漏、規范不周等致使契約無效,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作業風險:由于內部作業、人員及系統不當或失誤,或因外部事件所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模型風險:是指使用錯誤模型來評價或規避風險的風險。
3.國內的分類標準
風險的分類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目前業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分類標準。實際上,對于期貨公司風險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上面的分類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目前我國期貨公司一般的做法是根據開戶、交易、結算的各個環節的風險點進行分類。如姜昌武在其《股指期貨投資攻略》一書中將期貨公司面臨的風險概括為:管理風險、交易結算風險(包括穿倉風險)、保證金安全存管風險、客戶群體變化帶來的風險、技術風險、品種風險、法律風險等等,由于在概念上和上述分類標準幾乎重合,這里不再給出詳細的定義。
上述分類方法雖然全面但不具有概括性,也不利于我們從總體上把握、分析、計量期貨公司面對的風險。
二、《新巴塞爾協議》風險分類方法對期貨公司風險分類的借鑒
2007年4月15日正式實施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一次將期貨公司界定為金融企業。現代金融風險理論認為,金融企業的本質就是經營風險,因此,同為金融企業的銀行在風險分類及風險實踐上的做法應該會對期貨公司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新巴塞爾協議》對風險的分類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新巴塞爾協議》將銀行面臨的風險分為三類: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及操作風險。
信用風險:根據《新巴塞爾協議》,信用風險就是債務人未來不能按期償還本息的可能性。信用風險到目前為止仍然是大多數銀行最大的風險類別,并且自銀行業誕生之日起,信用風險就和銀行業息息相關。但是,研究信用風險的技術和人們對信用風險的認識一直都落后于市場風險領域,最主要的原因是信用風險比市場風險要復雜。隨著20世紀60年代初的資產組合理論和70年代的期權定價模型的發展,人們對信用風險的了解才開始逐步深入。
市場風險:市場風險就是因為利率、匯率等市場要素波動而引起的金融產品價值或收益具有不確定性的風險,通常包括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交易風險等。
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完善或失誤及外部事件造成損失的風險。《新巴塞爾協議》第一次將操作風險提了出來并納入到資本框架協議中。
我們可以看到,上面的風險分類主要是從風險產生的根源進行分類的。信用風險的根源是債權債務關系,市場風險的根源在于各類市場因素的變動,其他的可能導致風險產生的因素歸為操作風險。
2.期貨公司的風險分類
參照銀行的風險分類方法,我們可以將期貨公司面臨的風險進行以下分析歸類: 采集者退散
信用風險:期貨公司面臨的信用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客戶,主要是指由于客戶穿倉而不能及時追加保證金時期貨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因為一旦發生穿倉,期貨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關系就變為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投資者能不能歸還期貨公司代之墊付的資金,不僅取決于投資者的還款能力,更要考慮其還款意愿。另一方面來自交易會員類型的期貨公司或法人所帶來的風險(在股指期貨業務中),因為一旦行情出現劇烈變動,具有結算資格的期貨公司不僅面臨自身的結算風險,還會面臨其他結算會員穿倉帶來的連帶擔保風險。當然,取得交易會員資格的期貨公司不會面臨第二種風險。
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期貨公司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市場風險是指市場行情發生朝著客戶不利方向變動時產生的風險,包括交易風險、結算風險、交易規則風險(指股指期貨特有的熔斷機制)、強平風險等。
操作風險:我們將期貨公司由于規章制度制定的不完善、系統發生故障(也就是技術風險)、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法律糾紛等因素給期貨公司帶來的風險稱為操作風險。通常,操作風險會在兩個層次上體現出來,第一是技術層次上,信息系統或風險測量不完善、不健全、低效滯后,這類風險可歸納為“技術風險”;第二是組織層次上,風險的報告和監控以及相關的制度和政策可能出現問題,這類風險可歸納為“組織風險”。在忽視操作風險或不及時爭取措施糾正的情況下,均可能導致程度上無法估量的損失,甚至是災難性的后果。
其實,期貨公司面對的主要是市場風險及操作風險。如果可以控制好市場風險,那么信用風險幾乎是不存在的。
之所以借鑒銀行業風險分類的方法,一是因為銀行和期貨公司均屬于金融企業,兩者生存的途徑都是經營風險,兩者在經營風險的過程中必定有相似之處,從而可以相互借鑒;二是從風險產生的根源進行分類的方法簡單、直觀,有利于我們從總體上把握期貨公司面臨的風險;三是這樣的分類方法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分析、計量風險及風險帶來的損失,現代金融企業在經營中面臨著各種風險,而風險的直接后果就是可能產生各種損失。對風險的認識,實質上就是對損失的認識。
現代風險管理理論把損失分為三類:預期損失(EL)、非預期損失(UL)和極端損失(CL),對不同損失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這是風險量化的基礎,也是現代風險管理的基礎。在過去30年中,學者、風險專家已經掌握了各類風險的基本規律,其中最核心的一條規律就是: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在內的各類風險基本符合正態分布的特征。因此,上述風險分類方法有助于我們在遵循風險基本分布特征的基礎上計量期貨公司面臨的風險,從而為期貨公司風險資本的配置提供最佳方案。
相關推薦:
編輯推薦:
2010年期貨從業輔導課程全新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