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需求彈性 (第141 頁)
需求的價格彈性是指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對該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價格變動百分之一時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它是商品需求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之比。
需求的價格彈性

其中,Q 是需求量;△Q 是需求量變動的絕對數量;P 是價格;△P 是價格變動的絕對數量。
2. 供給彈性 (第143 頁)
供給彈性是指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供給量的相對變動對該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即價格變動百分之一時供給量變動的百分比,它是供給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之比。
供給的價格彈性

其中,S 是供給量;△S 是供給量變動的絕對數量;P 是價格;△P 是價格變動的絕對數量。
3. 技術分析法的主要指標
(1)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計算公式
MACD 由正負差(DIF)和異同平均數(DEA)兩部分組成,正負差是核心,DEA 是輔助。DIF 是快速平滑移動平均線與慢速平滑移動平均線的差,DEA 是DIF 的移動平均。以常用參數12 和26 為例,快速平滑移動平均線(EMA)是12 日的,慢速平滑移動平均線(EMA)是26 日的,平滑因子分別為2/13 和2/27。DIF 的計算過程如下:
DIF=EMA(12)-EMA(26) (16)
當日EMA(12)=2/(12+1)×當日收盤價+11/(12+1)×上一交易日EMA(12) (17)
當日EMA(26)=2/(26+1)×當日收盤價+25/(26+1)×上一交易日EMA(26) (18)
(2)威廉指標(WMS%R)計算公式
n 日WMS%R=(Hn-Ct)/(Hn-Ln)×100 (19)
式中:Ct 是當天的收盤價;
Hn 和Ln 是最近n 日內(包括當天)出現的最高價和最低價。
(3)KDJ 指標計算公式
計算KD 以前,先計算未成熟隨機值RSV(Raw Stochastic Value)。
其計算公式為:
n 日RSV=(Ct-Ln)/(Hn-Ln)×100 (20)
式中:Ct、Hn、Ln 的意義同WMS%R 指標。
對RSV 進行指數平滑,就得到如下K 值:
當日K 值=2/3×上一交易日K 值+1/3×當日RSV (21)
式中,1/3 是平滑因子。
對K 值進行指數平滑,就得到D 值:
當日D 值=2/3×昨日D 值+1/3×今日K 值 (22)
此外,KD 往往還附帶一個J 指標,計算公式為:
J=3D-2K=D+2(D-K) (23)
(4)相對強弱指標(RSI)計算公式
在計算RSI 時,要考慮的參數是時間長度(一般有5 日、9 日、14 日等)。
以14日為例具體介紹RSI(14)的計算方法。
用包括當天在內的連續15 天的收盤價,每一天的收盤價減去上一天的收盤價,得到14 個數字。
A=14 個數字中正數之和
B=14 個數字中負數之和×(-1)
RSI(14)=A/(A+B)×100 (24)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