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諺語:“平等者之間不存在支配權?!标P于這句話,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13】
A、平等的社會只存在平等主體的權利,不存在義務;不平等的社會只存在不平等的義務,不存在權利
B、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權僅指財產上的權利
C、平等的社會不承認絕對的人身依附關系,法律禁止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奴役
D、從法理上講,平等的主體之間不存在相互的支配,他們的自由也不受法律限制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平等權與支配權。
2、《婚姻法》第19條第1款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關于該條款規定的規則(或原則),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13】
A、任意性規則
B、法律原則
C、準用性規則
D、禁止性規則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法律規則的分類。強行性規則是指內容規定具有強制性質,不允許人們隨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規則。準用性規則是指內容本身沒有規定人們具體的行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參照其他相應內容規定的規則。任意性規則是指規定在一定范圍內,允許人們自行選擇或協商確定為與不為、為的方式以及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內容的法律規則。題干中的條款明確規定“夫妻雙方可以約定”,說明屬于任意性范疇,故屬于任意性規則。
3、尹老漢因女兒很少前來看望,訴至法院要求判決女兒每周前來看望1次。法院認為,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八條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問候老年人。而且,關愛老人也是中華傳統美德。法院遂判決被告每月看望老人1次。關于此案,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 )【2014】
A、被告看望老人次數因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由法官自由裁量
B、《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八條中沒有規定法律后果
C、法院判決所依據的法條中規定了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
D、法院判決主要是依據道德作出的
【正確答案】 D
4、原告與被告系親兄弟,父母退休后與被告共同居住并由其贍養。父親去世時被告獨自料理后事,未通知原告參加。原告以被告侵犯其悼念權為由訴至法院。法院認為,按照我國民間習慣,原告有權對死者進行悼念,但現行法律對此沒有規定,該訴訟請求于法無據,判決原告敗訴。關于此案,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014】
A、本案中的被告侵犯了原告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
B、習慣在我國是一種非正式的法的淵源
C、法院之所以未支持原告訴訟請求,理由在于被告侵犯的權利并非法定權利
D、在本案中法官對判決進行了法律證成
【正確答案】 A
5、在宋代話本小說《錯斬崔寧》中,劉貴之妾陳二姐因輕信劉貴欲將她休棄的戲言連夜回娘家,路遇年輕后生崔寧并與之結伴同行。當夜盜賊自劉貴家盜走15貫錢并殺死劉貴,鄰居追趕盜賊遇到陳、崔二人,因見崔寧剛好攜帶15貫錢,遂將二人作為兇手捉拿送官。官府當庭拷訊二人,陳、崔屈打成招,后被處斬。關于該案,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2016】
A、話本小說《錯斬崔寧》可視為一種法的非正式淵源
B、鄰居運用設證推理方法斷定崔寧為兇手
C、“盜賊自劉貴家盜走15貫錢并殺死劉貴”所表述的是法律規則中的假定條件
D、從生活事實向法律事實轉化需要一個證成過程,從法治的角度看,官府的行為符合證成標準
【正確答案】 B
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一百五十九條的解釋》中規定:“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一百五十九條的規定,只適用于依法實行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的公司。”關于該解釋,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016】
A、效力低于《刑法》
B、全國人大常委會只能就《刑法》作法律解釋
C、對法律條文進行了限制解釋
D、是學理解釋
【正確答案】 C
7、關于法的適用,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015】
A、在法治社會,獲得具有可預測性的法律決定是法的適用的唯一目標
B、法律人查明和確認案件事實的過程是一個與規范認定無關的過程
C、法的適用過程是一個為法律決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法律證成過程
D、法的適用過程僅僅是運用演繹推理的過程
【正確答案】 C
8、2011年,李某購買了劉某一套房屋,準備入住前從他處得知該房內兩年前曾發生一起兇殺案。李某訴至法院要求撤銷合同。法官認為,根據我國民俗習慣,多數人對發生兇殺案的房屋比較忌諱,被告故意隱瞞相關信息,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已構成欺詐,遂判決撤銷合同。關于此案,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015】
A、不違背法律的民俗習慣可以作為裁判依據
B、只有在民事案件中才可適用誠實信用原則
C、在司法判決中,誠實信用原則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加以適用
D、誠實信用原則可以為相關的法律規則提供正當化基礎
【正確答案】 AD
9、有學者這樣解釋法的產生:最初的糾紛解決方式可能是雙方找到一位共同信賴的長者,向他講述事情的原委并由他作出裁決;但是當糾紛多到需要占用一百位長者的全部時間時,一種制度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就成為必要了,這就是最初的法律。對此,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2017】
A、反映了社會調整從個別調整到規范性調整的規律
B、說明法律始終是社會調整的首要工具
C、看到了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在法產生過程中的作用
D、強調了法律與其他社會規范的區別
【正確答案】 A
10、關于法的現代化,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2017】
A、內發型法的現代化具有依附性,帶有明顯的工具色彩
B、外源型法的現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歷史背景中孕育、發展起來的
C、外源型法的現代化具有被動性,外來因素是最初的推動力
D、中國法的現代化的啟動形式是司法主導型
【正確答案】 C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