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法考>客觀題卷一>卷一真題

司法考試客觀題卷一《中國法制史》歷年真題匯編(三)

來源:233網校 2019年8月16日

1、1903年,清廷發布上諭:“通商惠工,為古今經國之要政,急應加意講求,著派載振、袁世凱、伍廷芳,先定商律,作為則例?!毕铝心囊徽f法是正確的?(?。?016】

A、《欽定大清商律》為清朝第一部商律,由《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產律》構成

B、清廷制定商律,表明隨著中國近代工商業發展,其傳統工商政策從“重農抑商”轉為“重商抑農”

C、商事立法分為兩階段,先由新設立商部負責,后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訂法律館主持起草

D、《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與《大清商律草案》同屬清末修律成果

【正確答案】 C

2、根據清朝的會審制度,案件經過秋審或朝審程序之后,分四種情況予以處理:情實、緩決、可矜、留養承嗣。對此,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 【2014】

A、情實指案情屬實、罪名恰當者,奏請執行絞監候或斬監候 

B、緩決指案情雖屬實,但危害性不能確定者,可繼續調查,待危害性確定后進行判決 

C、可矜指案情屬實,但有可矜或可疑之處,免于死刑,一般減為徒、流刑罰 

D、留養承嗣指案情屬實、罪名恰當,但被害人有親老丁單情形,奏請皇帝裁決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案件經過秋審或朝審復審程序后,分四種情況處理:其一情實,指罪情屬實、罪名恰當者,奏請執行死刑(選項A錯誤);其二緩決,案情雖屬實,但危害性不大者,可減為流三千里,或發煙瘴極邊充軍,或再押監候(選項B錯誤,該選項說法體現了唐代的保辜制度);其三可矜,指案情屬實,但有可矜或可疑之處,可免于死刑,一般減為徒、流刑罰(選項C正確);其四留養承嗣,指案情屬實、罪名恰當,但有親老丁單情形,合乎申請留養條件者,按留養奏請皇帝裁決(選項D錯誤)。

3、“名例律”作為中國古代律典的“總則”篇,經歷了發展、變化的過程。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確的?(?。?013】

A、《法經》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為關于定罪量刑中從輕從重法律原則的規定

B、《晉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豐富了刑法總則的內容

C、《北齊律》共12篇,將刑名與法例律合并為名例律一篇,充實了刑法總則,并對其進行逐條逐句的疏議

D、《大清律例》的結構、體例、篇目與《大明律》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為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名例律”的發展變化。

4、清末修律時,修訂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進民律前三編草案折”中表示:“此次編輯之旨,約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則。(二)原本后出最精確之法理。(三)求最適于中國民情之法則。(四)期于改進上最有利益之法則。”關于清末修訂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適的?( )【2013】

A、西學為體、中學為用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堅持德治、排斥法治

D、拋棄傳統、盡采西說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清末修律。俞廉三的奏章,“(三)求最適于中國民情之法則”,體現了其修訂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沒有超出我國國情。故其屬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格局。

5、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間,手訂四編《大誥》,共236條。關于明《大誥》,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2014】 

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誥》一般都加重了刑罰

B、《大誥》的內容也列入科舉考試中

C、“重典治吏”是《大誥》的特點之一

D、朱元璋死后《大誥》被明文廢除

【正確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朱元璋在修訂《大明律》的同時,為防止“法外遺奸”,又在洪武十八年至洪武二十年間,手訂四篇《大誥》,具有與《大明律》同等效力。《明大誥》集中體現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大誥是明初的一種特別刑事法規。明太祖將其親自審理的案例加以整理匯編,并加上因案而發的“訓導”,作為訓誡臣民的特別法令頒布天下。

6、中國歷史上曾進行多次法制變革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關于這些法制變革的表述,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013】

A、秦國商鞅實施變法改革,全面貫徹法家“明法重刑”的主張,加大量刑幅度,對輕罪也施以重刑,以實現富國強兵目標

B、西漢文帝為齊太倉令之女緹縈請求將自己沒官為奴、替父贖罪的行為所動,下令廢除肉刑

C、唐代廢除了宮刑制度,創設了鞭刑和杖刑,以寬減刑罰,緩解社會矛盾

D、《大清新刑律》拋棄了舊律諸法合體的編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則,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從刑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歷史上的法制變革。

7、《唐律疏議·賊盜》載“祖父母為人殺私和”疏:“若殺祖父母、父母應償死者,雖會赦,仍移鄉避仇。以其與子孫為仇,故令移配?!毕铝心男├斫馐钦_的?( )【2013】

A、殺害同鄉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應處死刑者,若遇赦雖能免罪,但須移居外鄉

B、該條文規定的移鄉避仇制體現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讓的精神

C、該條文將法律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統一考慮,表現出唐律較為高超的立法技術

D、該條文側面反映了唐律“禮律合一”的特點,為法律確立了解決親情與法律相沖突的特殊模式

【正確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唐律疏議》?!短坡墒枳h》中“祖父母為人殺私和”的這句話意思就是如果殺害同鄉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應處死刑者,若遇赦雖能免罪,但因其與該同鄉的子孫結下仇怨,須移居外鄉。該條文規定的“移鄉避仇制”非常鮮明地體現了唐律在依法處理的同時考慮到天理人情,考慮到受害人家屬的情感需要。這種做法既考慮到法律規范的要求,又考慮到實際社會生活,自然體現了唐律高超的立法技術。在確立解決親情與法律相沖突的特殊模式下,頗具中國特色,也從側面反映了唐律“禮律合一”的特點。

8、董仲舒解說“春秋決獄”:“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關于該解說之要旨和倡導,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013】

A、斷案必須根據事實,要追究犯罪人的動機,動機邪惡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責

B、在著重考察動機的同時,還要依據事實,分別首犯、從犯和已遂、未遂

C、如犯罪人主觀動機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行為構成社會危害,也不給予刑事處罰

D、以《春秋》經義決獄為司法原則,對當時傳統司法審判有積極意義,但某種程度上為司法擅斷提供了依據

【正確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春秋決獄?!洞呵餂Q獄》強調審斷時應重視行為人在案情中的主觀動機;在著重考查動機的同時,還要依據事實,分別首犯、從犯和已遂、未遂;實行“論心定罪”原則,如犯罪人主觀動機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其行為構成社會危害,也可以減免刑事處罰。相反,犯罪人主觀動機嚴重違背儒家倡導的精神,即使沒有造成嚴重危害后果,也要認定犯罪給予嚴懲??陀^上,春秋決獄對傳統的司法和審判是一種積極的補充;但是,如果專以主觀動機“心”、“志”的“善惡”,判斷有罪無罪或罪行輕重,在某種程度上為司法擅斷提供了依據。

相關推薦:

在線測試>>2019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章節習題

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歷年真題及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金寨县| 抚顺市| 河津市| 时尚| 金寨县| 蒲江县| 嘉荫县| 东方市| 汉中市| 莱芜市| 沙河市| 涿鹿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治县| 临沂市| 鄱阳县| 莒南县| 五大连池市| 义乌市| 繁昌县| 土默特右旗| 思南县| 陇西县| 隆林| 保亭| 宁强县| 祁阳县| 遂溪县| 宜都市| 龙川县| 纳雍县| 郑州市| 马鞍山市| 六安市| 杭锦旗| 太仓市| 江源县| 额尔古纳市| 那曲县| 韶关市|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