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變被動為主動,給心態加分
考生們總是會在復習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了學生時代老師們面面俱到式的解答,考生們面對浩瀚的題庫和問題,有許多選擇了放棄,換句話說,很多考生參加社會工作師考試其實最終目的僅僅是為了那一紙證書,這部分考生不會在乎復習期間遇到什么問題如何去解決,他們只會用他們近乎跳躍性的思維去選擇自己能夠理解的習題去做去記憶,表面上將整個內容全部復習下來,其實只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考生在遇到這些困擾的時候,完全可以變被動為主動,不用去逃避困難的問題,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解決!
跟著233網校師資學習,每天只需1小時,理解教材,掌握考試方向。>>精準直擊考點
二、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系,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
三、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么內容,都要問為什么,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教材上的知識范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并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于思維品質的訓練。
四、總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于跟著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注意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了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上面講的學習的四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四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