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村遭受泥石流災害,部分房屋損毀,受災的村民被安置到了鄰縣的幾個村。面對陌生的社會環境,受災村民不知從何處入手開展生產自救,感到非常無助。社會工作者在幾個接受安置的村里開展了新老村民“互幫互助結對子”活動,由老村民向新村民傳授當地的生產經驗。此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受災村民( )。
A.重構社區生活秩序
B.重塑社區發展信心
C.重建社區支持系統
D.恢復社區生活功能
2.某中學社會工作者小李在服務對象篩查的過程中發現,小志個子比較矮,學習成績差,性格內向,也不會處理同學關系,老師同學常常忽略他。久而久之,他也覺得自己沒用,變得越來越孤僻。小李計劃通過增強小志個人“內在優勢”提升其抗逆力。為此,小李最適宜的做法是協助小志________。
A.建立關懷支持的人際環境
B.獲得有意義的參與機會
C.設立明確清晰的行為規范
D.塑造美好樂觀的自我形象
3.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擬與新星社區共建社區志愿服務“時間銀行”。該機構的社會工作者依據布雷德紹需求分類法進行社區需求分析時發現,對于建立“時間銀行”,該社區有感覺性需求、表達性需求和規范性需求,但沒有比較性需求。上述 需求分析結果表明( )。
A.在社區建立“時間銀行”困難重重
B.建立“時間銀行”不能給社區帶來利益
C.建立“時間銀行”不是社區真正的需求
D.建立“時間銀行”是創新服務的最佳時機
4.社會工作者小王和醫生合作,用游戲治療的方法幫助患兒玲玲順利進行了腰椎穿刺手術。小王的上述做法,達成的服務目標是( )。
A.與玲玲建立良好的關系
B.降低玲玲對醫療檢查的恐懼
C.幫助玲玲適應病房環境
D.幫助玲玲表達內心的感受與想法
5.初二學生小強經常與同學吵架,老師為此批評過他很多次,小強說自己知道不應該這樣做,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為了幫助小強,社會工作者與他一起確定了改變的目標。以下屬于正面目標陳述的是( )。
A.降低情緒失控的頻次
B.記錄與同學爭吵的次數
C.減少與同學爭吵的次數
D.增加與同學心平氣和溝通的次數
6.趙某因瑣事與鄰居發生糾紛,將對方打傷,被判處拘役6個月緩刑6個月,成為社區矯正對象。趙某參加公益勞動時,常被社區居民指指點點。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老李發現這一問題后,在社區中舉辦了社區矯正專家講座,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矯正知識,以改變居民的偏見,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老李在上述社區矯正服務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是( )。
A.開展社區宣傳教育
B.挖掘矯正志愿力量
C.制訂矯正工作計劃
D.培育矯正互助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