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題(案例分析題,20分)
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承接的“城市低保家庭就業促進”項目結束后,該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安排評估人員運用程序邏輯模式對項目進行成效評估。
評估人員通過查閱服務檔案了解到,社會工作者為了讓服務對象更積極地面對就業,舉辦了4次政策宣傳活動,開展了2個“自力更生”就業促進小組;
為協助屢次求職失敗的服務對象認識就業形勢和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完成了5個個案輔導;為提高服務對象就業能力,組織60名就業競爭力較弱的服務對象參加了技能培訓;為增加服務對象就業機會,聯系了一些企業提供就業崗位。
評估人員還對該項目采用的理論框架、處境分析的結果、影響項目推進的外在環境因素進行了評估。
問題:
1.該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本項目中為低保家庭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就業救助服務?
2該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評估人員運用程序邏輯模式對本項目開展成效評估時,還需要評估哪些要素?
這可能是本次考試中一道很唬人的題目,忽略掉那個程序邏輯模式,其實第二問是要你回答“項目評估的基本要素”,這是綜合能力第十章第五節的知識點。
1.該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本項目中為低保家庭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就業救助服務?
就業輔導:為了讓服務對象更積極地面對就業,舉辦了4次政策宣傳活動,開展了2個“自力更生”就業促進小組;
職業規劃:為協助屢次求職失敗的服務對象認識就業形勢和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完成了5個個案輔導
職業技能:為提高服務對象就業能力,組織60名就業競爭力較弱的服務對象參加了技能培訓。
就業資源引入:為增加服務對象就業機會,聯系了一些企業提供就業崗位。
2.該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評估人員運用程序邏輯模式對本項目開展成效評估時,還需要評估哪些要素?
主要包括:主體要素(項目的委托方,執行方,和第三方的評價),對象要素(城市低保家庭就業促進項目)、目標要素(對項目達成目標的評價),倫理要素(評價是否符合專業和社會倫理要求),方法要素(采用的評價方法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