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對于培訓機構教師的要求,對于培訓機構沒有取得教師資格的培訓人員,必須在2020年6月底前取得教師資格證。
學科類培訓人員存在素質參差不齊問題,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學能力。針對大量培訓機構人員仍沒有取得教師資格的情況,政策制定從實際出發,整改時間定為2020年6月,在這之后沒有教師資格的,是不能繼續從事培訓工作的。
對于線上培訓機構的監管,《實施意見》用“互聯網+監管”的新模式探索,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監管,國家層面建立一個管理服務平臺,企業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提交相應的備案材料,教育行政部門可以聯合有關部門通過這個平臺,來審查企業提供的備案申請材料。
同時,還明確了聘用教師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線上培訓機構如果聘用教師(包括外籍教師),需要在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公示外籍培訓人員的學習、工作和教學經歷。
《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意味著什么?
1、培訓機構培訓人員必須在2020年6月底前取得教師資格證,否則不能繼續進行培訓工作。
教師資格證取得要經過筆試、面試、認定,如果沒有事先取得普通話證書,還得在認定前取得相應等級的普通話證書,也就是說,留給這批無教師資格證的培訓教師機會已經不多了,準確的來說,只有一次,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報名在9月3日開始,筆試考試11月2日進行,面試報名12月10日開始,面試考試在2020年1月4日-5日,2020年春季教師資格證認定3月開始,從認定到拿證又需要1-2個月的時間。如果不能順利考過,就意味著你將被強制下崗,并且再沒有辦法從事教育培訓工作!
2、現在對培訓機構教師、私立學校代課老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
對培訓機構的管理,將要建立相應的機制,比如說黑白名單的制度,對符合規定的,通過審查的、符合要求的培訓機構列入到白名單。對于有違規行為的,先列到灰名單,要求整改。沒有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列入到黑名單,實現一個動態的管理,這些都通過管理服務平臺開展。通過備案審查、日常監管,來實現對互聯網培訓活動機構的有效監管。這份規定同樣也是給廣大的教師資格考生豎起了倒計時警示牌,早日拿到教師資格證為穩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