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日趨穩定,中小學開學提上日程,但現階段,疫情還沒完全消滅,學校是人員聚集的密集場所,開學后,師生在校期間的個人防護該怎么做?
問:師生在校期間的個人防護該怎么做?
答:盡量減少外出活動。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如網吧、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影院、展覽館等地方。
保持手衛生,經常洗手。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飯前便后、摘脫口罩后,要用肥皂和流動的水徹底清洗雙手至少20秒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觸碰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或衣服遮住口鼻。
做好個人防護。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污染或潮濕后立即更換,請勿重復使用。建議廢棄后的口罩要放置到專門垃圾袋中封口后扔到垃圾箱中。
主動監測、科學就醫。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如果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癥狀,如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精神稍差、惡心嘔吐、腹瀉、頭疼、心慌、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盡量避免乘坐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
就診時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主動告訴醫生是否有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特別是武漢等地區)的旅行居住史,是否接觸過相關疾病病人,患病后接觸過哪些人,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保持健康行為習慣。居室勤開窗、經常通風,每次通風時間為20—30分鐘;家庭成員間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曬衣被;注意營養,適度運動;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盡量避免到售賣活體動物的市場。
問:您覺得我國民眾的公共衛生觀念處在一個怎樣的水平上?應該怎樣利用這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師生進行公共衛生方面的教育?
答:通過本次疫情防控可以看出,我國居民對于公共衛生理解和觀念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最好能夠做到對事件客觀了解和認知,既要重視但不恐慌,既要渴求了解但也不聽謠傳謠,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要求遵紀守法,只有這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才能有序開展。這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該成為青少年教育的契機。
急慢性傳染病對人類健康危害依然嚴重,盡管預防醫學、公共衛生實踐在100多年發展中使許多傳染病得到了控制甚至消滅,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以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在全世界傳染病防控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全球化帶來的生活方式轉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等因素時常造成傳染性疾病的流行。人類不僅沒有真正解決傳統傳染病的危害,還面臨許多已被識別和控制的傳染病再生的威脅,更是面臨著很多新發傳染病的威脅。
中國人口眾多、局部密集、流動頻繁,更容易受到急慢性傳染病的危害。因此,全民應該提高公共衛生認知水平,掌握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控制基本知識、基本要求,遵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法律規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護健康生態環境。特別是兒童青少年,應該從小培養健康衛生習慣、建立公共衛生意識。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具有健康的公共衛生觀念和生活行為習慣,成為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健康的促進者、維護者和受益者,成為兒童青少年學習的榜樣和表率。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歷年真題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時間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零基礎取證班購課即送教材,5大基礎班級教學,給您備考指路,免費試聽>>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進入微信學習群,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