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課前進行圖片展示,自然界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獲得氧氣;工業上可通過工業生產獲得氧氣;在實驗室中,我們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了可以通過高錳酸鉀分解獲得氧氣。那么,在實驗室還能不能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獲得氧氣呢?
環節二:新課講授
【演示實驗】學生觀察現象、思考問題并分析原因。
實驗1:取一支試管,加少量的過氧化氫溶液,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實驗2:取一支試管,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加入過氧化氫溶液,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學生回答】實驗1有少量的氣泡,木條不復燃:實驗2有大量的氣泡,木條復燃。思考得出木條復燃的原因是產生了大量的氧氣。
【提出問題】請學生思考實驗2中產生大量氧氣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演示】實驗3:取反應完后的實驗2的試管(課前準備以節約時間),倒掉上層清液,加入過氧化氫溶液,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觀察現象。待試管中沒有現象時,再重復本操作。
【教師引導】如果重復實驗3,待反應結束以后,倒掉上層清液,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還能看到木條復燃。實驗重復多次都能看到同樣的現象,推測二氧化錳的性質不變。
【提出問題】二氧化錳的質量是不是也沒有改變呢。稱量實驗后潔凈干燥的二氧化錳發現其質量沒有發生改變。通過這些現象你能想到什么呢?
【老師總結】催化劑概念、特點并書寫過氧化氫分解制備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環節三:鞏固提高
關于催化劑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反應中使用催化劑,反應速率一定加快
B.不使用催化劑過氧化氫反應不能發生
C.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D.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化學性質沒有改變,質量有所減少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查閱資料,試著列舉其他的催化劑物質以及是在什么反應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答辯題目解析】
1.如果某一個實驗能夠用作教師演示實驗,有哪些教學要求?
【參考答案】
①準備充分,確保成功。
②現象明顯,易于觀察。
③操作規范,注重示范。
④演、講結合,啟迪思維。
⑤簡易快速,按時完成。
⑥保護環境,注意安全。
2.如何判斷某種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起到的是催化劑的作用?
【參考答案】
如果該物質在化學反應的前后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都沒有發生改變,它的加入能夠改變反應物化學反應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不改變化學平衡,我們就說它在化學反應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考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