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情境導入
老師播放各種爬行動物的圖片,讓學生欣賞觀察,并提問這些動物都有哪些相同點,他們和上節課學的兩棲動物是一類嗎?帶著問題學習新課。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活動一:播放視頻,觀察蜥蜴的生活以及身體特點。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一同歸納總結。
田野和山坡的草地上,常常可以看到蜥蜴。蜥蜴的頭部后面有頸,因此它的頭可以靈活的轉動,便與陸地上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躍,但能貼地面迅速爬行;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活動二:出示蜥蜴受精和產卵的過程,讓學生回憶青蛙受精和產卵的過程,找出不同點。
學生通過觀察和小組討論,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青蛙將卵產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而蜥蜴將受精卵產在陸地上。卵外還有堅韌的蛋殼保護,使卵能在陸地環境中發育成幼蜥。
教師補充蜥蜴能在陸地上生活還有肺的作用。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上產卵,卵表面有堅硬的卵殼。
(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PPT出示龜的圖片:1、讓學生解釋一下龜為什么能在陸地上生活?2、爬行動物與兩棲動物有什么區別?
(四)小結作業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作業:思考人類與爬行動物的關系?
【板書設計】
略
【答辯題目解析】
1.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區別是什么?
【參考答案】
兩棲動物在發育過程中必須經過兩個階段:幼體像魚,生活在水中,以鰓呼吸,沒有成對的附肢;幼體變態后成為成體,有成對的附肢支撐著身體,在陸地上爬行或跳躍運動,一般用肺呼吸。兩棲類動物的皮膚光滑裸露無鱗片覆蓋,體溫不恒定,會隨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屬于變溫動物(或稱冷血動物),有夏眠或冬眠現象。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方式以卵生為主,極少數卵胎生。爬行類動物的特征是: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運動時采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所以在嚴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熱的夏季要夏眠。爬行動物的心臟只有三個心室,不像其他動物有四個。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為卵生,但也有的種類卵在母體中先孵化再出生。
2.你是怎樣體現學生是主體的?
【參考答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觀察歸納和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在蜥蜴的主要特征采用觀察方法,在蜥蜴與青蛙的比較中運用了小組討論的方法,放手讓同學們自己觀察探討得出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在整個過程中我只起了引導作用,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