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認定考試
《教育心理學》臨考押題卷及答案三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教育心理學發展的成熟時期所對應的年代是( ).
A、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紀80年代以后
C、20世紀60到70年代末
D、20世紀90年代起
2.只能進行自我中心思維的兒童,其認知發展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3.按照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法,學習者使用符號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稱為( ).
A、智慧技能
B、認知策略
C、言語信息
D、動作技能
4.教師自編測驗的穩定性、可靠性指的是有效測驗的(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5. 在歸因理論中,屬于外部的、不穩定性因素是( ).
A、努力
B、難度
C、能力
D、運氣
6.奧蘇貝爾提倡在教學中采用“先行組織者”這一技術,其精神實質是( ).
A、強調直觀教學
B、強調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原有適當知識的相互聯系
C、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D、引導學生的發現行為
7.在心智技能形成過程中,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的過程叫做( ).
A、原型啟發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
8.奧蘇伯爾的同化模式中,總括性學習又稱( ).
A、類屬學習
B、并列學習
C、上位學習
D、下位學習
9.充分利用學生頭腦中生動而鮮明的形象來幫助記憶,這是使用了( ).
A、組織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認識策略
D、復述策略
10.“殺雞嚇猴”的教育效應最易被解釋的現代心理學理論是( ).
A、觀察學習理論
B、認知失調理論
C、從眾理論
D、歸因理論
二、填寫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個小題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寫在橫線上。
11、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學習定律是準備律、練習律與_________。
12、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視策略和_________。
13、斯騰博格提出,從管理的功能角度認知風格可以分為立法型、執法型和_________。
14、問題解決的兩種類型是常規性問題解決和_________。
15、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系統是由學習過_________和評價與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的。
16、在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之間建立本質的、非人為的聯系,這種學習被稱為_________。
17、學習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地形地貌或地理位置,都屬于_________學習。
18、學生學習了m(a+b)=ma+mb后,錯誤地得出lg(a+b)=lga+lgb,這在遷移心理學中稱為_________。
19、群體凝聚力指群體對每一個成員的_________。
20、非測驗的評價技術包括_________、觀察以及情感評價。
臨考主攻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