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學考試大綱》試卷結構和標準樣卷要求)
試卷部分:100分
考試時間:150分鐘
試卷題型比例:
選擇題40% 填空題20% 簡答題30% 論述題l0%
認知層面比例:
識記30% 理解50% 應用20%
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標準樣卷及答案一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的是( )。
A.赫爾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夸美紐斯
2.戰國后期,我國出現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文獻是( )。
A.《學記》
B.《中庸》
C.《孟子》
D.《大學》
3.決定教育目的的是( )。
A.家長
B.學校
C.政治經濟制度
D.文化傳統
4.教育活動的依據和評判標準是( )。
A.教育目的
B.課程
C.教育評價
D.教學
5.環境文化和設施文化屬于( )。
A.學校精神文化
B.學校物質文化
C.學校組織和制度
D.學生亞文化
6.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業革命后
B.第二次工業革命后
C.第三次工業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 )。
A.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B.全面了解學生
C.培養優良的班風
D.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
8.“平等的”開放式教育是( )的特點
A.網絡教育
B.學校教育
C.社會教育
D.大眾教育
9.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惟一方法是( )。
A.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
B.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C.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
D.城市與農村相結合
10.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除要求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還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學習能力
11.心理學家稱之為“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的時期發生在( )。
A.小學階段
B.初中階段
C.高中階段
D.大學階段
12.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應具有的三個基本特征是( )。
A.強制性、基礎性、科學性
B.強制性、普遍性、科學性
C.科學性、普遍性、基礎性
D.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13.學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
A.過渡性、非正式性、多樣性
B.過渡性、非正式性、單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樣性
D.過渡性、正式性、多樣性
14.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關于課程編制的四個問題被稱為( )。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賓塞原理
D.赫爾巴特原理
1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經濟,教育的消費是明顯的消費潛在的生產,是有限的消費擴大的生產,是今日的消費明日的生產”。這一認識表明現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學性
B.價值性
C.生產性
D.未來性
16.教科書編寫遵循的原則為( )。
A.科學性、操作性、基礎性、適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礎性、適用性
C.科學性、思想性、基礎性、適用性
D.科學性、思想性、強制性、適用性
17.教師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師的( )。
A.社會地位
B.經濟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8.在兒童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遺傳素質
B.家庭環境
C.學校教育
D.社會人文地理條件
19.“導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現在19世紀初的( )。
A.美國
B.英國
C.日本
D.法國
20.1980年,我國頒布了(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