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 B【解析】略
2. A【解析】在其它條件相等的情況下,一個學習材料識記結果往往是頭尾好、中間差。
3. C【解析】道德認識是對道德現象、道德關系、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認識。包括道德經驗的積累,道德價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論知識的學習,道德判斷力的提高等。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
4. D 【解析】創立示范法認為,兒童的許多行為并非通過直接實踐或受到強化形成的,而是通過觀察、學習產生共鳴,從而增加良好行為的獲得或減少、削弱不良行為。因此,模仿與強化一樣,是學習的一種基本形式。示范法包括現場示范法、參與模仿法、自我示范法、電影電視或錄像示范法以及想象模仿法等多種類型。示范法有許多優點,如成效快、適用情境廣泛,還可與其他行為治療方法結合使用,特別適合于集體心理治療時應用。
5. D 【解析】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準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 程度。效度是指所測量到的結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內容的程度,測量結果與要考察的內容越吻合,則效度越高;反之,則效度越低。效度分為三種類型:內容效度、準則效度和結構效度。
6. A 【解析】分配學生座位時,教師主要關心的是減少課堂混亂。其實,分配學生座位時,教師最值得關注的應該是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7. D 【解析】略
8. C 【解析】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9. C 【解析】動作技能熟練后,動覺控制增強。
10.A 【解析】略
11.B 【解析】略
12.A 【解析】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是把從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其遷移范圍小。
13.D 【解析】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是學習策略。
14.D 【解析】組織策略是學習和記憶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將學習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單元。并把這些小的單元置于適當的類別之中,從而使每項信息和其他信息聯系在一起。
15.D 【解析】略
16.C 【解析】在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視覺控制逐漸讓位于動覺控制的階段是操作整合,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
17.C 【解析】略
18.D 【解析】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知識是陳述性知識。
19.C 【解析】略
20.B 【解析】l905年,法國心理學家比納和西蒙編制了第一個診斷異常兒童智力的測驗。即著名的“比納量表”。
二、填空題
1.學習策略
2.認知結構
3.模象
4.教學媒體的特性
5.重組性遷移
6.常模和標準
7.態度
8.50
9.社會風氣
10.對教師的期望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