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陜西省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及答案(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最早對遺忘進程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家是( )
A.馮特
B.艾賓浩斯
C.馬斯洛
D.弗洛伊德
2. 在其它條件相等的情況下,一個學習材料識記結果往往是( )
A.頭尾好、中間差
B.中間好、頭尾差
C.頭、中、尾都一樣好
D.頭、中、尾都一樣差
3. 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行為
C.道德認識
D.道德形象
4. 觀察、模仿榜樣者呈示的榜樣,學習其社會行為,屬于( )
A.代幣獎勵法
B.強化法
C.行為塑造法
D.示范法
5. 測驗的可靠性,即多次測驗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稱為( )
A.常模
B.區分度
C.效度
D.信度
6. 分配學生座位時,教師最值得關注的應該是( )
A.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B.減少課堂混亂
C.聽課的效果
D.家長的意見
7. 我國心理學家通常按照個體在一段時期內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點和主導活動,將個體的心理活動劃分為幾個階段( )
A.4個
B.5個
C.6個
D.8個
8.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 )
A.能力
B.經驗
C.認知結構
D.知識
9. 動作技能熟練后,什么控制增強( )
A.聽覺控制
B.視覺控制
C.動覺控制
D.味覺控制
10.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進出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屬于( )
A.頭腦風暴法
B.發散思維訓練
C.自我設計訓練
D.推測與假設訓練
11.皮亞杰是依據以下的哪一個概念來劃分智慧發展階段的( )
A.思維
B.運算
C.守恒
D.推理
12.將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是( )
A.具體遷移
B.正遷移
C.一般遷移
D.負遷移
13.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 方案是( )
A.元認知策略
B.復述策略
C.精細加工策略
D.學習策略
14.對所學過的材料用列提綱的方法進行歸納的是( )
A.元認知策略
B.復述策略
C.精細加工策略
D.組織策略
15.面對問題情境。不墨守陳規,隨機應變,觸類旁通的是( )
A.流暢性
B.求異性
C.獨創性
D.變通性
16.在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視覺控制逐漸讓位于動覺控制的階段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練
17.重視心理衛生問題對教育心理學工作的影響。這個時間大約為20世紀( )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18.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知識是( )
A.感性知識
B.命題知識
C.程序性知識
D.陳述性知識
19.有人認為形狀知覺的形成存在著關鍵期問題,因此,學習漢字的最佳關鍵期是( ) A.2—3歲
B.3—4歲
C.4—5歲
D.6—7歲
20.斯坦福一比納量表編制于( )
A.1900年
B.1905年
C.1910年
D.1915年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