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氨的實驗室制法》
一、考題回顧
試講題目
1.題目:氨的實驗室制法
2.內容:
在實驗室里,常用加熱銨鹽和堿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由于氨易溶于水,常用向下排空氣法來收集。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10分鐘;
(2)教學過程中要有師生互動、課堂提問;
(3)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
1.實驗室制取氨氣實驗,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如何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上節課學習了氨及氨的性質,請回顧氨都有哪些性質及其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教師提問】結合以往學習經驗,制取氨氣的實驗裝置一般有幾部分構成?
【學生回答】發生裝置、凈化裝置、收集裝置、尾氣吸收裝置。
【教師提問】氨的實驗室制法的發生裝置是怎樣的,可以采用哪種收集裝置?
【學生回答】可以采用固固加熱裝置,由于氨氣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小,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氣的方法收集氨氣。
【教師提問】氨氣是酸性還是堿性氣體?收集到的氨氣如何驗證?
【學生回答】氨氣是堿性氣體,可以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表示是氨氣。
【多媒體展示】氨氣的實驗室制法簡易裝置。
【學生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全程指導、答疑與糾錯
【教師提問】在做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1)組裝后要對裝置進行氣密性檢查;(2)固體藥品要混合均勻,平鋪試管底部;(3)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4)導出氨氣的導管要短,收集氨氣的導管要長,伸入試管底部;(5)試管口塞一小團棉花,防止水蒸氣進入收集氨氣的試管中;(6)加熱時先預熱再使用外焰加熱。
【教師提問】現收集的氨氣,是否是純凈的,如有雜質,會是哪種物質,如何除雜。
【學生回答】可能有雜質水蒸氣,由于氨氣是堿性氣體,可以用堿石灰來除雜。
【教師提問】可以在哪個位置加上凈化裝置。
【學生回答】在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中間加一個凈化裝置。
(三)拓展提升
【教師繼續提問】氨氣收集滿了,可以將多余的氨氣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學生回答】不能。因為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環境。可以在收集裝置后添加一個尾氣處理裝置。因為氨氣極易溶于水,可以用水來吸收;又因為氨氣是堿性氣體,所以可以還用酸性溶液來吸收。
(四)小結作業
【師生總結】本節課學習了氨的實驗室制法有關內容,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核心知識點。
【布置作業】課下思考,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環過程。
【板書設計】略
【答辯題目解析】
1.實驗室制取氨氣實驗,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參考答案】
(1)組裝后要對裝置進行氣密性檢查;
(2)固體藥品要混合均勻,平鋪試管底部;
(3)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4)導出氨氣的導管要短,收集氨氣的導管要長并且要伸入試管底部;
(5)試管口塞一小團棉花,防止水蒸氣進入收集氨氣的試管中;
(6)加熱時先預熱再用外焰加熱。
2.如何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參考答案】
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一會兒,若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則氣密性好。
高中化學《烷烴》
一、考題回顧
試講題目
1.題目:烷烴
2.內容:
烷烴的化學性質與甲烷類似,通常較穩定,在空氣中能點燃,光照下能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
烷烴中最簡單的是甲烷,其余隨碳原子數的增加,依次為乙烷、丙烷、丁烷等。碳原子數在十以內時,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數,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數在十以上,以漢字數字代表,如“十一烷”。
相鄰烷烴分子在組成上均相差一個CH2原子團,如果烷烴中的碳原子數為n,烷烴中的氫原子數就是2n+2,烷烴的分子式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像這種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稱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的結構各只有一種,而丁烷卻有兩種不同的結構(如圖3-5所示)。雖然兩種丁烷的組成相同,但分子中原子的結合順序不同,即分子結構不同,因此它們的性質就有差異,屬于兩種不同的化合物。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結合形成的直鏈丁烷,稱為正丁烷,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結合形成的帶支鏈的丁烷,稱為異丁烷。
像這種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稱為同分異構現象。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體。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加,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數目也增加。例如,戊烷有3種、己烷有5種、庚烷有9種,而癸烷則有75種之多。同分異構現象的廣泛存在是造成有機物種類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10分鐘;
(2)教學過程中要有師生互動、課堂提問;
(3)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板書設計;
(4)試講中需要用到的實驗模型,用語言模擬即可。
答辯題目
1.烷烴的物理性質的遞變規律是什么?
2.請問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設置?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
【提出問題】飽和烴的概念是什么?
【學生回答】碳原子之間都以碳碳單鍵結合成鏈狀,剩余價鍵均與氫原子結合,使每個碳原子的化合價都達到“飽和”,這樣的烴叫做飽和烴,也稱為烷烴。
【教師引導】烷烴分子種類繁多,不同連接方式形成的分子結構不同,那這些不同結構的分子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這節課一起學習“烷烴”。
(二)探究新知
【教師引導】烷烴的化學性質與甲烷類似,通常較穩定,在空氣中能點燃,光照下能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這些相似性的烷烴分子又怎樣進行命名和區分呢?
【教師講解】烷烴中最簡單的是甲烷,其余隨碳原子數的增加,依次為乙烷、丙烷、丁烷等。碳原子數在十以內時,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數,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數在十以上,以漢字數字代表,如“十一烷”。
【提出問題】請說出下列烷烴的名稱?
CH3(CH2)8CH3 CH3(CH2)15CH3
【學生回答】癸烷和十七烷。
【提出問題】嘗試寫出從甲烷到癸烷的分子式,仔細觀察烷烴的分子式,看烷烴分子中C原子和H原子數目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回答】學生1:相鄰烷烴分子在組成上均相差一個CH2原子團。比如乙烷和甲烷相差一個CH2原子團,丙烷和甲烷相差兩個CH2原子團。
學生2:如果烷烴中的碳原子數為n,烷烴中的氫原子數就是2n+2。
【教師總結】因此烷烴分子的通式為CnH2n+2。像這種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稱為同系物。因為他們的結構相似,所以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不同。
【提出問題】大家知道烷烴分子就是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逐漸被C原子取代的過程。試著寫出丙烷的結構式,當用C原子再去取代丙烷中的氫原子時,有哪些情況發生?
【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大家寫出的分子結構式就是丁烷的結構式,丁烷中C原子取代氫原子的位置不同,導致形成的丁烷的結構不同,因此分子的性質就有差異,屬于兩種不同的化合物。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結合形成的直鏈丁烷,稱為正丁烷,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結合形成的帶支鏈的丁烷,稱為異丁烷。
【展示圖片】觀察正丁烷和異丁烷的球棍模型也可知道,其原子的連接順序不同,分子結構不同。
【提出問題】正丁烷和異丁烷在性質方面有哪些差異呢?結合表格3-2。歸納一下不同點。
【學生回答】由于分子的結構不同,導致正丁烷的熔沸點、密度要高于帶有支鏈的異丁烷。
【教師總結】像這種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稱為同分異構現象。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體。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加,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數目也增加。例如,戊烷有3種、己烷有5種、庚烷有9種,而癸烷則有75種之多。同分異構現象的廣泛存在是造成有機物種類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拓展提升
【提出問題】正丁烷和異丁烷互為同分異構體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回答】分子式相同,都為C4H10,但分子式內C原子的連接方式不同。
【提出問題】分析、歸納以C為骨架的有機物種類繁多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因為碳碳之間可以形成單鍵、雙鍵或三鍵,碳碳之間可以成環、成鏈,使得有機化合物存在眾多種類繁多的同分異構體。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總結歸納本節課所學主要知識,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的概念,表述學習心得。
作業:畫圖表示4個C原子相連接的方式有哪幾種?
【板書設計】略
【答辯題目解析】
1.烷烴的物理性質的遞變規律是什么?
【參考答案】
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多:
烷烴的狀態由氣態逐漸變為固態,一般情況下n≤4的烷烴為氣態;
熔沸點由低到高;
如果碳原子數相同,支鏈越多,沸點越低;
烷烴的密度逐漸增大,但大多小于水。
2.請問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設置?
【參考答案】
本節課重點是:同系物、同分異構體的概念。
難點是:區分同分異構體、同系物的概念。
同系物是指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同分異構體是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也就是碳原子的連接方式不同的分子。這兩個概念在整個高中化學有機學習中都占有比較重要的作用,而且為后面學習炔烴、含氧衍生物等等做好了鋪墊。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要掌握這兩個概念。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學生難以區分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容易混淆、出錯,因此對于這兩個概念的區分成為本節課的難點。
一、考題回顧
高中化學 原電池
3.基本要求:
(1)試講過程中要設置互動環節;
(2)試講要講清原理和實驗。
(3)試講時要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故事導入】阿那吉納號漏水,探究原因。
(二)探究新知
【小組實驗】把一塊鋅片和銅片同時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觀察實驗現象(注意兩塊金屬片不要相接觸,下同)。
【學生回答】銅片:無明顯變化;鋅片:表面產生氣泡。
【小組實驗】首先將兩根導線連接在一起,觀察銅片表面有無變化;然后在導線中間連接一個靈敏電流計,觀察電流計的指針是否發生偏轉?總結結論。
【學生回答】銅片:表面有氣泡產生;鋅片:溶解;電流計發生指針偏轉;結論:有電流產生。
【教師總結】這種將化學能轉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電流產生?鋅片和銅片上分別發生了什么反應,如何表示?
該裝置發生了化學反應在外電路產生了電流,電子由Zn片流出,產生了電能。
【提出問題】觀察兩個半反應,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回答】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活潑性不同的電極,電解質溶液,形成閉合回路。
【提出問題】根據原電池的工作條件,如何把一個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設計成一個原電池呢?結合氧化還原反應、銅鋅原電池的原理,思考正極材料、負極材料應該是選取具有氧化性還是還原性的物質。
【學生回答】
①銅鋅原電池中,負極材料是鋅片,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說明原電池的負極材料應該是具有還原性的物質;
②銅鋅原電池中,正極材料是銅片,發生得電子的氧化反應,說明原電池的正極材料應該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質。
【教師講解】在原電池中,用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得到電子;在原電池的內部,兩極浸在電解質溶液中,并通過正負離子的定性移動形成內電路。放電時,負極上的電子通過導線流向正極,再通過溶液中離子形成的內電路形成環路。(教師合銅鋅原電池裝置圖進行講解。)
(三)鞏固提高
【提出問題】嘗試解釋導入故事中“阿那吉納號”漏水的原因。
【學生回答】船體的鐵與船上裝載的精銅礦砂在海水作為電解質溶液的情況下形成了原電池,船體的鐵作為負極被消耗,所以漏水了。
(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作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電池的工作原理,書寫相應反應。
【板書設計】略
聲明:本文真題來源考生回憶及網絡渠道搜集,僅供考生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下載233網校APP,可下載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免費注冊233網校會員,獲取教師資格證面試資料包!點擊注冊>> |
小編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流程 面試考生須知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免費體驗>>